考验就是为了读研,非常简单,但是读研又是为了什么?我能想到的无非是下面几个答案:1、继续读书。2、深造,毕业以后有个好工作,拿一份好薪水。3、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1、这种情况应该是比较多的,而且是徘徊于后两者之间、目标不明确的表现。大学四年可以说是匆匆而过,回头看看,学到些什么?真是不好说,除了吃喝玩乐以外,在某一时间段能用在工作上的东东可谓是少之又少,至少这些东东也许只需要几个月就可以搞定,根本不必要花上几万大洋到某某高校去完成这些虚空的东西。读研究生的三年,恐怕也不外乎于此,我没读过,只是这样感觉。也许不离开学校就可以继续糊涂下去,权且当作是一种逃避把,逃避走入社会,逃避在社会里摸爬滚打和为了肚皮跟自己较劲的生活。
2、这种情况多之又多,问7个考研的,恐怕6个要要这样说。现在是什么日子不知道大家看清楚了没有?学习的东东跟工作中需要的技能几乎完全脱轨,让我们这n年的所学大部分浪费,再学三年无非是混个本本,可是现在全国上下,国企渐渐消失,民营却越来越多,作为高不成低不就的代表性人物--研究生,在7年的岁月了花费可能超过5w直逼10w,用上一个流行的词,性价比太低。
读完高中大概已经满18岁,7年额外的学习岁月加上5-10wRMB换来的东东很难以琢磨,运气好,你可以碰到一份大几千月薪的工作,运气不好,只有几百等着你,跟大学生来比, 前面几个字体现的尤其彻底,高不成低不就。
南京的一次招聘会统计结果显示,一些部门对于研究生的需求量为0。可悲,也不知道20005年到以后几年大批量毕业的研究生将去网何处?民营企业老板各个精打细算,能否开出2000的月薪给一位至少是暂时不能创造任何效益的新人,是个问题,一个大问题。以我的看法,几乎是不可能的。也许他们会更理智,我们不需要研究生,我们需要的是能干活的,而高层的那些高技术的岗位我们愿意花5000乃至更高的薪金去社会聘请那些有实战经验和技术的高科技人才,而不愿意聘请2000每月的新人。
也许能消耗这些研究生的就是那些知名大型企业。可惜这些企业单单不多。
3、本来这是我一进入大学时候(本硕连读)的打算,我希望自己能一直走下去,实现自己小时候的诺言,成为一名科学家。可是一看,毕业时候读研的人数几乎等同于不读研饿人数,而且人数众多带来的考试机制、高分低能、分数水涨船高问题,让人们不得不重新再考虑这个问题,读研就为了什么,正是因为2和1的选择太多太多,导致现在的研究生人数象夏天的蚊子,越来越多。也许我想,到时能真正挑出来一个有能力的专家都成为一个非常头疼的问题了。
哎,看来计划生育真的有必要啊。没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