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考研论坛 返回首页

的个人空间 http://home.kaoyan.com/?0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渤海国上京龙泉府外城正北门址发掘简报

已有 607 次阅读2007-7-20 18:30

渤海国上京龙泉府外城正北门址发掘简报



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位于今黑龙江省宁安市渤海镇,东北距宁安市约35公里,东距东京城镇约3公里。


渤海国上京外城正北门址发掘前为原东沙公路的一段,在原东沙公路的修筑、修补和使用过程中,遭到了极大的破坏。遗址中部已形成了一条以公路为底部的南北向凹槽。1998年6-11月和1999年7-11月,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牡丹江市文物管理站、宁安市文物管理所和渤海国上京遗址博物馆对其进行了考古发掘。


此次发掘属于渤海国上京宫城遗址发掘规划的一部分。规划采用了象限法布方,于第二宫殿址的西北侧设立了永久性坐标基点,并在整个宫城内布设了10X 10平方米的探方网,对宫城内的各遗迹单位进行了有效控制。正北门址发掘共布方 12个,位于 1区横坐标05-10,纵坐标57-58区域内,加上南、北、东向的扩方,实际发掘面积1632平方米。
一遗迹


渤海国上京正北门遗址是由中间一座台基址、东西两侧门址和其间相联结的两段短墙组成的建筑遗址。整个遗址东西长(从东侧门东侧至西侧门西侧)52.12、南北宽(从南侧踏道南端至根据南侧踏道推测复原的北侧踏道北端)30.8米,台基的使用高度0.75米。


由于后代的扰动等因素,门址的堆积各部分有所不同。台基址的中部和西部为公路,土石混筑,厚约50厘米,两侧路边沟内堆积着厚厚的细砂土。公路西侧为一条供大车使用的土路。这部分台基主体已遭破坏,台基内部一些碎石铺就的础石基础裸露于地表。台基东部上层为黑色的腐殖土,厚约10-15厘米;其下为当时台基上建筑坍塌的堆积,内含有大量的炭渣和红烧土块、白灰渣,厚约15-20厘米。坍塌堆积之下即为黄黏土夯筑的台基。两侧联结墙处的堆积基本相同,可分为三层。表层为黑色的腐殖土,厚约10-15厘米;中层为黑灰土堆积,内含较多的瓦砾、石块、器物残片等,此层分布不匀,墙体之上较薄,两侧较厚,约在20-40厘米之间;下层为城墙坍塌形成的黄土堆积,较为纯净,含一定量的白灰渣。其分布形态是靠近城墙的部分厚,可达70厘米,向两侧呈坡状渐薄,直至接近当时地面的高度。门道部位的堆积可分为表土、城门建筑的坍塌堆积和门道路面三层。表土层为现代路土,较坚硬,厚约15-20厘米;坍塌堆积层较厚,约60厘米,内含大量的红烧土和炭渣炭块;门道的路面中部铺石,有些地方以沙土找平。


1.台基

台基由黄色黏土夯筑而成,四周砌有条石。条石的外侧较厚,雕琢得较为平整,贴近夯土的内侧略薄,保持其自然面,如此是为了方便台基的四壁进行收分。条石大部分佚失,仅余数块,被取走的尚在台基夯土的四周留有沟痕。在台基四周紧贴包壁条石,用自然石块铺设散水石,其内侧与包壁石接触部位打制出平面,以利于接合。散水石部分佚失,但多留有沟痕。台基西北角和东北角的散木石有移位现象,北部的散水石已破坏殆尽,仅西端尚留有约1米长的沟痕。


台基南端长21.9、北端长22.6米,南北长18.4(踏道长度除外)、使用高度0.75米,四壁收分约4度。
台基上的柱础破坏较为严重,中部和西部由于长期作为公路使用,柱础大部分佚失、移位和翻倒,在部分柱础的安放位置上,尚可见碎石铺就的础石基础。在台基的东部完好地保存有两列柱础,未发现扰动和移位现象。根据现存的柱础和础石基础,可知台基上建筑东西面阔五间,南北进深四间。以柱础中心点计,中间三间开间相等,为4.2米,两侧梢间较窄,为3.1米。


台基的南北两侧各设有一踏道,两侧砌有包石壁,其上部已全部损毁。南侧踏道包石尽皆佚失,现存两条长6.2、宽约O.4米的沟痕。沟壁朝向踏道夯土的一面参差不齐,另一面较为平整。两沟间为踏道夯土,与台基夯土连为一体,其南侧与路士直接相接。路土呈青黄色,沙性较重,虽未发现清楚的使用面,但土质土色与夯土显然有别。南侧踏道南北长6.2、东西宽4米。根据其长度和台基的使用高度推算,南侧踏道应为一斜坡漫道式踏道,其倾斜度约为7度。台基北侧踏道仅西侧存有两块士衬石,其东部和北部均遭破坏,痕迹无存,只能推测其大小形制与南侧踏道同。


2.联结墙

在台基两侧各有一段城墙将台基与东西两个侧门联结起来。这两段城墙的形制基本相同,长5.3、宽2.2-2.3、现存高度约0.8米。墙体为土石混筑结构,墙外壁用自然石块垒砌得较为规则,内填黄色黏土和自然石块。


3.侧门

正北门址有东、西两个侧门,对称分布于台基两侧,规模及形制基本相同。现以西侧门为例介绍。


西侧门由中央门道和东西两侧的门墩组成。门墩用自然石块垒砌,破坏较为严重,石块大多佚失,长约7、宽约2.4、现存高度约0.8米。其构筑程序是先砌好城墙,然后分别在城墙的南北两侧附筑一石台而成。门墩在城墙北侧的部分较短,长约1.2米;南侧的部分较长,约3.3米。

门道宽5.2米,其两侧贴近门墩处分别有一排土衬石位于地袱之下,与门道走向相同,长度几与门墩等。其内缘较整齐,但未发现有打磨加工痕迹,宽度在30-40厘米之间。门道中间部位铺有石质路面,以大石为主,其间夹有一些较小的石块。这部分石块在使用过程中逐渐下沉,部分有用黄沙找平的迹象。铺石部分宽约2.7米,两侧边缘与两侧地袱下土衬石相距约0.8米,其间为沙土带。在门道铺石与两侧地袱下士衬石之间,紧贴土衬石有四个大小、形状、深浅基本相同,东西两两对称的长方形坑,长度在1.05-1.2米之间,宽0.4、深0.2米。北部两坑北侧边缘距门墩北缘0.5米,南部两坑与北部两坑以最近边缘为准相距约1.5米,对称的两坑按最近边缘为准相距约3.6米。坑内堆积不尽相同,有的为木炭和红烧土,有的为黄沙土和石块。这四个坑是为了安放门枢而设置的。在门道路面和地袱下的土衬石之上,发现有已烧成炭并翻倒的木柱痕迹。木柱略呈方形,现存木炭截面每边长10-20厘米不等。


以上遗迹数据的测量,是以台基四周敬水石的内壁和残余包壁石的外壁为基准;台基的使用高度,是指完好柱础至散木石上面的垂直距离;台基的四壁收分,是根据台基西侧与城墙接触部位所余的包壁的倾斜度而测得的。


二遗物

按质地区分,有陶器、铁器、铜器、石器等。


1.陶器

本次出土的陶器多为建筑饰件,有板瓦、筒瓦、瓦当、兽头、鸱尾等,此外还有少量的生活器皿。

板瓦 可分为檐头板瓦和板瓦两种。

檐头板瓦 标本T0858②:35,泥质灰陶,模制。横截面略呈弧形,前端饰有较复杂的组合纹饰,是在上下两排斜向栉齿纹之间插入一排戳印的圆点纹。前端宽28.5厘米;向后略窄,残长32、厚2厘米。

板瓦 标本T0858③:37,泥质灰陶,模制。横截面呈弧形,前端边缘饰有指捺而成的齿状花边。前端32、后端3O、通长44、厚1.8厘米。

另外,在一些普通板瓦上有文字戳记,一般印在靠近后端的瓦面上。可见“官”和“贝”两种字,其中后者仅1例。


筒瓦 可分为普通筒瓦、檐头筒瓦和异形筒瓦三种。

普通筒瓦 标本T0858②:40,泥质灰陶,模制。其横截面呈半圆形,前后等宽,后端瓦唇较窄,其上有一道瓦箍。通长38、宽17、高9、厚1.6厘米。

檐头筒瓦 标本T0658②:41,泥质灰陶,模制。其横截面呈半圆形,前端较窄,后端较宽。前端附有圆形瓦当,直径15.6、厚1.6厘米。瓦当饰莲花纹。后端为瓦唇,上有一道箍,中间有一圆孔以钉瓦钉。通长39、前端宽15.9、后端宽17.5、高9.5、厚1.5厘米。

异形筒瓦 标本TO858②:39,泥质灰陶,模制,前部和一侧边缘已残。其横截面呈弧形,前部隆起。侧边中部呈外弧状上行,然后又折角呈现内弧状向上方延伸。残长24.2、残宽12.8、厚1.6厘米。


瓦当 此次所出土瓦当均饰莲花纹,可分为4型。

A型 瓣间饰以萼形纹,据纹样细部差异又可分4亚型。直径约15-18、厚约O.7-2厘米。

B型 瓣间饰以星状纹,又可分4亚型。直径约13-17.5‘厚约1.l-1.6厘米。

C型 莲瓣间饰以六种各不相同的类似符号的纹饰。直径16.7、厚1.1厘米。

D型 莲瓣间饰以校形纹。厚1.l厘米。


兽头 标本TO658②:52,三彩釉陶,手制。其形体不大,但造型复杂。鼻朝天,嘴大张,齿外龇,眼暴突,耳竖起,釉色以黄、绿为主,狰狞可怖。高26.5、前后长31、左右宽35厘米。
本次发掘出土的鸱尾和陶质器皿皆为较细碎的残片,后者可辨认的只有罐类。


2.铁器

此次发掘出土的铁器中,铁钉数量最多,次为门鼻、门枢等。

铁钉 皆为煅打制成,除极少数涂有漆皮外,皆呈锈红色。可分6型。

A型 梯形帽。钉帽弯折处经煅打形成一内凹的折痕,钉体向尖端渐细,形成四面的棱锥体。按大小又可分2亚型,长16-20和9-12厘米。

B型 圆形帽。钉帽顶视略呈圆形,侧视帽顶部略弧。根据大小,可分为4亚型。长者8.2、帽径4.9厘米。

C型 凿形帽。钉长在9-13厘米之间,有的钉外表涂有漆皮。标本TO958②:6上部弯折成帽,侧视似凿形。钉整体呈锥形,钉身略曲,应为使用所致,长12.1厘米。

D型 卷曲帽钉。标本TO858②:8,钉上端卷曲成帽,钉体呈锥形,钉身略曲,长10.2厘。

E型 橄榄形帽钉。标本TO558②:l,钉体截面略呈长方,钉体弯曲,残长5.6厘米。

F型 异形钉。标本T0958②:3,是用两端皆尖的铁条弯折而成。钉体中间部分截面呈长方形,两端弯折处截面呈方形。残长4.4厘米。

门鼻 此次发掘出门鼻8件,皆煅打制成。根据其形制,可分2型。

A型 2件。标本T0857②:17,铁料较粗大,环端孔较小,器身为一体而不是分成两股。整体呈锥形。长9.1厘米。

B型 6件。此型门界由一根铁料卷折而成,器身分为两股。长4.5-15厘米。

门枢 1件。标本T0957②:8,模制。其上半部中空,顶视呈一端弧状封闭、一端敞开的槽状,在其内中部偏下的位置形成一台面,靠近长方形侧面的部分有一贯穿门枢下半部的平面呈方形,截面略呈梯形的孔。门枢的底面是一端呈弧状的长方形,靠近弧端部分有一半球状凹坑,靠近直端的部分是与上部相通的方形孔。通高12、长15.6、宽8厘米。


3.铜器

本次发掘只出土了3件铜器,为2枚铜钉和1只铜环。

铜钉 锈绿色,模制。由钉帽和钉身组成。标本T0857②:19,残长0.8厘米。标本T0957②:6,长1.6、帽径1.4厘米。

铜环 标本T0957②:17,锈绿色,煅造。为一略呈片状的铜丝弯曲而成,长径2、短径1.1厘米。

4.石器


本次发掘只出土了1件石器——擂石。标本T1058②:2是一琢制得略呈扁球状的石块。长径9、短径7.3厘米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收藏 分享邀请 使用道具 | 分享到人人 编辑| 删除|

评论 (0 个评论)

关于我们|商务合作|小黑屋|手机版|联系我们|服务条款|隐私保护|帮学堂| 网站地图|院校地图|漏洞提交|考研帮

GMT+8, 2024-5-23 02:18 , Processed in 0.034345 second(s), Total 5, Slave 5(Usage:3M, Links:[2]1,1_1)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17 考研 Inc.

返回顶部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