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节 水浒故事的演变与《水浒传》的作者及版本
《水浒传》是中国小说史上第一部写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小说,也是第一部长篇英雄传奇小说。但跟《三国演义》、《西游记》一样,《水浒传》也属于世代累积型作品,不是一位作家自己构思独立创作,而是在长期流传的水浒故事的基础上经过创造性的艺术改造而成的。
水浒故事有一个漫长的历时态群体创作的过程。
北宋徽宗宣和年间以宋江等三十六人为首的农民起义,是水浒故事的历史起点。宋江起义,史书有载。《宋史·徽宗本纪》:“淮南盗宋江等犯淮阳军,遣将讨捕;又犯东京、河北,入楚海州界,命知州张叔夜招降之。”《宋史·张叔夜传》:“宋江起河朔,转略十郡,官兵莫敢撄其锋。声言将至。叔夜使间者觇所向:贼径趋海濒,劫巨舟十余,载掳获。于是叔夜募死士得千人,设伏近城,而出轻兵距海诱之战;先匿壮卒海旁,伺兵合,举火焚其舟。贼闻之,皆无斗志。伏兵乘之,擒其副贼,江乃降。”《东都事略·侯蒙传》:“江以三十六人横行河朔、京东,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宋范圭撰写的《折可存墓志铭》:“班师过国门,奉御笔:‘捕草寇宋江’。不逾月,继获,迁武功大夫。”此外,宋代的《十朝纲要》、《三朝北盟会编》、《东都事略》等书,都有类似的记载。可见当时宋江起义声势颇大,其结局,或谓张叔夜招降,或谓折可存平定,还有记载称其降后参与了征讨方腊。
南宋以后,宋江故事开始在民间广泛流传,成为“说话”艺人和杂剧喜爱的题材。龚开《三十六人画赞》虽不及故事情节,但宋江等三十六人的画像、姓名并每人皆有绰号、赞语,如呼保义宋江、玉麒麟卢俊义、大刀关胜、浪子燕青、行者武松、黑旋风李逵等,显然说明水浒人物已经各具风采,各有性格,为以后《水浒传》塑造人物形象奠定了基础。说话艺人说水浒故事的情况,据罗烨《醉翁谈录》记载,也已名目繁多,如《青面兽》、《花和尚》、《武行者》、《石头孙立》等。它们大概还都是各自独立的英雄传记故事,属“小说”话本。而宋末元初的《大宋宣和遗事》,则是第一部说宋江、方腊故事的讲史话本,从杨志卖刀、智取生辰纲、宋江杀阎婆惜等故事,讲到张叔夜招安、征方腊、宋江封节度使的结局,表明“水浒”故事已经从各自独立的短篇“小说”走向了联为一体的长篇“讲史”,为章回体长篇小说的《水浒传》提供了蓝本。
元代出现了大量“水浒戏”,据傅惜华《元代杂剧全目》的统计,存世的剧目有34种,而今天还能读到的剧本有6个。高文秀可以说是水浒戏专家,而且专写李逵,他写了《黑旋风双献功》等8个李逵戏,康进之《梁山泊黑旋风负荆》是艺术水平很高的剧本,此外还有《同乐院燕青博鱼》、李致远《大妇小妻还牢末》、无名氏《争报恩三虎下山》、《鲁智深喜赏黄花峪》等。在水浒戏中,水浒英雄已经“三十六大夥,七十二小夥,威镇于梁山”,水泊梁山也已经“纵横河阔一千条,四下方圆八百里”(《鲁智深喜赏黄花峪》中宋江语),故事情节更加完善,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特别是宋江、李逵等主要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更加鲜明生动。
水浒故事深受人民群众喜爱,宋元以来在民间广泛流传,形成了各种形态、各种文体的水浒故事,在历史记载、民间传说、水浒话本、水浒戏曲的基础上,到了明代,一位伟大的小说家集水浒故事之大成,在艺术继承的基础上进行新的艺术创造,完成了长篇章回体小说《水浒传》的创作。
但是谁是这部伟大作品的作者呢?这位作者的生平事迹如何呢?由于小说这种文体在封建社会地位极低,被斥为“小道末流”,小说家名不见经传,事不载正史,留下的史料极其缺乏,而且这是一部写起义造反故事的作品,遭到统治者的禁毁,长期背负着“诲盗”的骂名,因此《水浒传》的作者问题至今还是个悬案。从现存的明人记载来看,说法不一。郎瑛《七修类稿》中说:“《三国》、《宋江》二书,乃杭人罗本贯中所编。于是旧必有本,故曰编。《宋江》又曰钱塘施耐庵的本。”高儒《百川书志》载:“《忠义水浒传》一百卷。钱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李贽《忠义水浒传叙》中提到作者时,说是“施、罗二公”。此外,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和王圻《稗史汇编》都记罗贯中作。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则说是“武林施某所编”,“世传施号耐庵”。综上所说,明人大致有三种说法:施耐庵作、罗贯中作和施、罗合作。现在学术界大都认为施耐庵作。不过施耐庵生平不详,一般认为是元末明初人。吴梅《顾曲麈谈》认为施耐庵与元末剧作家施惠为同一人,材料并不充分,故此说未必符合事实。20世纪20年代以来,江苏大丰、兴化一代陆续发现了一些有关施耐庵的材料,如《施氏族谱》、《施氏长门谱》和《兴化县继志》所载的《施耐庵墓志》和《施耐庵传》等,但这些材料的真伪问题,学术界争议很大。80年代初,这类史料又有新的发现,曾令学术界兴奋一时,但一段时间以后,多数研究者还是表示怀疑,主张存疑,因而未成定论,有待史料的进一步发现。学术界还有不少人认为《水浒传》成书于明中叶以后,近些年这种见解申说愈力,则《水浒传》的作者问题不是接近解决,而是逾趋复杂了。
在中国古代小说名著中,《水浒传》的版本也最为复杂。大致说来,可分繁本(或称文繁事简本)和简本(或称文简事繁本)两个系统。
繁本系统又有百回本,百廿回本和七十回本三种。现存百回繁本中,《忠义水浒传》〔首有天都外臣(汪道昆)序,明万历十七年(1589)刊本〕、《
简本系统较为重要的版本有《新刊京本全像插增田虎王庆忠义水浒传》,残本,明刊本,巴黎国家图书馆藏。《京本增补校正全像忠义水浒传评林》,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双峰堂刊本。还有雄飞馆“英雄谱”本,“汉宋奇书”本等多种。回目不一,有120回、115回、124回等,均有征田虎、王庆故事。
至于简本与繁本的关系,学术界有三种不同意见。或曰简先繁后,繁本是在简本基础上加工而成的;或曰繁先简后,简本是繁本的删节本;或曰简本和繁本是两个不同的版本系统,各自在发展演变。尚无定论。
关于我们|商务合作|小黑屋|手机版|联系我们|服务条款|隐私保护|帮学堂| 网站地图|院校地图|漏洞提交|考研帮
GMT+8, 2025-7-7 13:53 , Processed in 0.046217 second(s), Total 6, Slave 6(Usage:2.75M, Links:[2]1,1_1)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17 考研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