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考研论坛 返回首页

的个人空间 http://home.kaoyan.com/?0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莎士比亚第18首十四行诗的教学

已有 1858 次阅读2007-1-20 21:41 |个人分类:英国文学

 莎士比亚第18首十四行诗的教学
卢秋平
 
摘  要:文学的基本特点在于它是一种语言艺术。那么我们在文学欣赏和文学的教学中,研究和分析作品的语言特点是很必要和重要的。它不仅有助于我们读懂作品,而且我们可以学习作家运用语言的技巧并运用到我们的口语和写作中。莎士比亚的第18首十四行诗的一个重要语言特点是它的修辞格的运用,本文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有两个,一是该诗中用到了哪些修辞格,二是这些修辞格的运用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关键词:语言   十四行诗   修辞格
中图分类号:I3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73(2006)11-0229-02
 
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一位天才的戏剧家和诗人,他是我们讲授英国文学必讲的一个作家,他的作品也是每一个文学学习者必读的作品。到目前为止我们选用的英国文学教材没有哪一本没有选编他和他的作品,而在选编和选讲他的十四行诗时,几乎都选了他的第18首,如吴伟仁的《英国文学史及选读》,② 王佐良等的《英国文学名篇选注》,③丁廷森的《英国文学选读》,④ 杨恺深等的《英国文学选读》,⑤ 李公昭的《新编英国文学选读》,⑥ 张伯香的《英国文学教程》,⑦ 以及桂扬清和吴翔林的《英美文学选读》,⑧ 何其莘等的《英国文学选集》,⑨ 彭家海的《新编英国文学教程》,⑩ 陈嘉的《英国文学作品选读》,11以及张伯香为自考生编的教材《英美文学选读》12等都选用了这首十四行诗。那么对于如此广泛地被选编和选讲的一首诗歌,我们该如何来讲授呢?笔者认为我们可以着重从它的语言特色之一—修辞格的运用入手来对它进行教学。
第一是这首诗的修辞格用得多,用得全。一首短短的十四行诗里面,竟然用到了十种修辞格,它们分别是:
1.明喻(simile)
明喻是对表面上不相似的东西进行明确的比拟。第一行‘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我能否拿夏日将你比拟)?’便用到了这种修辞格。讲到这里的时候,我们有必要给学生讲清楚这里的夏日可不是我们通常理解的‘夏日炎炎’的夏日。“英国的夏季除7月下旬的十几天外,气候一般舒适宜人,近似中国北方地区的晚春,让人产生愉快、美好的联想。”16而且这里的夏日既表示诗人的友人可爱,让人感到可意,又暗指他的友人正处于年轻,精力旺盛的时期,因为夏天总是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2.设问或反问句(rhetorical question)
第一行既用到了明喻这种修辞格,同时也是一个设问句,即它形式上是一个疑问句,但不需要作答,因为它的答案本身就很清楚。也就是说,诗人提出这个问题来并不是等待他的友人作回答,而是要表达‘我要将你比作夏日’,而且这个设问句用得非常巧妙。其一它比用陈述句‘I shall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语气要委婉礼貌得多,其二是从整首诗的韵律格局来考虑的,即用‘I shall ’属于扬抑格,‘shall I’属于抑扬格,而整首诗的格律是五步抑扬格,所以诗人用的是‘Shall I …’而不是‘I shall…’,可谓一箭双雕,我们不得不佩服他的别出匠心。
3.暗喻(metaphor)
暗喻是对表面上不相似的东西进行不明确的比拟。17这种修辞格在该诗中用到了两次。第一次体现在第四行“And summer’s lease hath all too short a date”的‘lease(期限,租赁使用期)’和‘date(持续时间)’这两个词上,它们是法律用语,意思是把夏日比作是房屋,是向大自然租借来的东西,因此它的使用期是有限的;同时也暗指青春、美丽持续的时间都是有限的。第二次用在第九行“But thy eternal summer shall not fade”的‘summer’一词上,这里的‘summer’并不是指四季中的夏季,而是暗指‘青春或美丽的容颜’,和第七行“And every fair from fair sometime declines”及第十行“Nor lose possession of that fair thou ow’st”的‘fair’意思相同。
4.拟人(personification)
拟人是将一件事情,一个物体,或一个想法当作人物来呈现。19这种修辞格在该诗中也用到了三次。第一次是第五行“Sometime too hot the eye of heaven shines(有时太阳照得太热)”的“the eye of heaven(天空的眼睛)”,即它把天空比作是人,它是有眼睛的,也就是指太阳。也可以把这个地方理解成是暗喻,它抓住了本体(太阳)和喻体(天空的眼睛)之间的共同点‘明亮’,这个拟人手法延伸到了下一行“And often is his gold complexion dimmed(它金色的脸又常被遮掩)”的‘complexion(肤色,脸)’一词上,只有人才能谈肤色,所以诗人把太阳也拟人化了,说太阳的脸常被(乌云)遮掩。还有一次体现在第三行“Rough winds do shake the darling buds of May”的‘darling(亲爱的,可爱的)’这个词上,即诗人把buds(花蕾)人格化了,表达了诗人对花蕾的一种欣赏和爱怜的感情。
5.双关(pun)
双关是一种文字游戏,指利用读音或词根相似的词的不同含义或语法功能。20英语里的双关有两种,一种是利用同一个词的不同意思;另一种是利用同一个词的不同语法功能。该诗用到的双关属于前一种情况,具体用在两个地方。第一个地方是第七行“And every fair from fair sometime declines(美的人或物难免将丧失其美)”,这里的两个“fair”含义就不同,第一个意为“美的人或物”,而第二个的意思则是指“美本身”,所以这是运用了双关。第二个双关的运用表现在“summer”一词的含义上。这个词在第一行和第四行以及第九行都出现了,在第一行和第四行的意思都是指“夏天”,而在第九行“But thy eternal summer shall not fade”里面它的意思则是指诗人的友人的“美”或“青春”,所以这又是双关的运用。
6.矛盾法(paradox)
这种修辞法是指表面上看起来是自相矛盾,互相抵触或荒唐的陈述或主张进一步对其进行思考或分析发现它可能是真实的,很有根据的,甚至包含了一个简明的要点。21该诗的第七行到第十行“And every fair from fair sometime declines, By chance or nature’s changing course untrimmed,But thy eternal summer shall not fade(美的人物都将丧失其美丽,偶然的或是由于自然的规律,但你的永恒之夏将不会褪色)”就是矛盾法的运用。既然每一种美都不能永恒,为何诗人的友人的美又能长存呢?经过进一步地读后面的诗行,我们发现诗人友人的美之所以能够长存是依靠诗人的诗的力量,即最后几行说的他的美将在诗人的诗里永存。他的诗能给他友人的美注入活力,使之永不褪色。
7.头韵法(alliteration)
就是“在词的开头重复相同的元音或辅音”。该诗第七行(见上文)中的‘fair from fair’就是辅音[f]的重复,这就是头韵法的运用。这种修辞格的运用强调了美丽的人或物之美丽不长久这一事实,是为了引发出诗人的诗可以使他友人的美长存这一主题。
8.夸张(hyperbole)
夸张就是言过其实的陈述,一般是为了强调。23夸张的手法在该诗中用到了三次,第一次体现在上文提到过的第九行“thy eternal summer”中的“eternal”这个词上。根据自然规律,每一种美的事物都将逐渐丧失其美丽,那么诗人友人的美又怎能永恒呢?第二次是第十一行“Nor shall death brag thou wand’rest in his shade(死神也不能夸言你在他的阴影里徘徊)”,每个人早晚总免不了一死,我们都不可能不朽,那么诗人的友人又怎能不受这种自然规律的约束呢?最后一行“So long lives this,and this gives life to thee(你将在我的诗中获得永生)”,生和死都是自然规律,每个人都得遵循,无论什么都改变不了这一事实,所以诗人说他的诗能使他的友人获得永生显然是夸张的。
9.提喻或举隅或借代(synecdoche)
也就是以部分代替整体,单个代替类别,具体代替抽象,或反之。24第十二行“When in eternal lines to time thou grow’st(你在这不朽的诗里获得了永生)”的‘lines(行)’就是以部分(诗行)代替整体(诗)即提喻或举隅或借代法的运用。
10.倒装(inversion)
就是“词序不同于正常语序的句子”。25这种修辞格在该诗的四个地方用到了。第一个地方是第五行“Sometime too hot the eye of heaven shines”,正常的语序应该是“Sometime the eye of heaven shines too hot”,因为状语(too hot)通常应该放在谓语动词(shines)的后面而不是放在它前面;第二个地方是第七行“And every fair from fair sometime declines”,正常的语序应该是“And every fair sometime declines from fair”,同上面一样,状语(from fair)通常应该放在谓语动词(declines)的后面;第三个地方是第八行“By chance or nature’s changing course untrimmed(被偶然或自然的规律夺去其美丽)”,正常的语序应该是“Untrimmed by chance or nature’s changing course”道理同上面的一样;最后一个地方是第十二行“When in eternal lines to time thou grow’st”,正常的语序应该是“When thou grow’st to time in eternal lines”,道理也同上面的都一样。这些倒装的运用一方面是为了强调状语,另一方面是为了压韵的需要,即为了使整首诗遵循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压韵方式而把这些词“shines, declines, untrimmed, grow’st”安排在句末,这种压韵方式就是abab cdcd efef gg(day,temperate,May,date;shines,dimmed,declines,untrimmed;fade,ow’st,shade,grow’st;see,thee.)。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这首十四行诗中用到的修辞格不仅多,而且全面,既有语音手段的修辞格(头韵),也有词汇手段的修辞格(明喻,暗喻,拟人,夸张,矛盾法,双关,借代),还有句法手段的修辞格(设问句和倒装)。那么这些修辞格的使用除了上文分析的作用之外还有什么作用呢?我们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从主题方面来思考这个问题。
 
参考文献
[1] 以群.文学的基本原理.[M].上海文艺出版社.1988:42.
[2] 吴伟仁.英国文学史及选读.[M].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2001.第一册:129.
[3] 王佐良等.英国文学名篇选注.[M].商务印书馆.1999:91.
[4] 丁廷森.英国文学选读.[M].重庆大学出版社.2005:4.
[5] 杨恺深等.英国文学选读.[M].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第一册:46.
[6] 李公昭.新编英国文学选读.[M].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30~31.
[7] 张伯香.英国文学教程.[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197.
[8] 桂扬清和吴翔林.英美文学选读.[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1:2.
[9] 何其莘等.英国文学选集.[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109~110.
[10] 彭家海.新编英国文学教程.[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28.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收藏 分享邀请 使用道具 | 分享到人人 编辑| 删除|

评论 (0 个评论)

关于我们|商务合作|小黑屋|手机版|联系我们|服务条款|隐私保护|帮学堂| 网站地图|院校地图|漏洞提交|考研帮

GMT+8, 2024-5-22 20:23 , Processed in 0.037191 second(s), Total 6, Slave 6(Usage:3M, Links:[2]1,1_1)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17 考研 Inc.

返回顶部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