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考研论坛 返回首页

圆丸子的个人空间 http://home.kaoyan.com/?2737768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女导弹专家——李鸿

已有 868 次阅读2009-12-29 00:14

  
                                                                        
李鸿,女,1967年10月出生,毕业与西北工业大学,中共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副部队长,高级工程师,十届全国政协委员,第15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
  1988年,李鸿大学毕业后主动申请到西北军营工作,从此扎根戈壁16载,先后参与完成了10多项国家重点型号航空武器装备的科研试验、设计定型和检验验证等重大任务,在航空武器试验的最前沿屡建奇功。她首次提出将飞行可靠度、制导精度和杀伤效果三大指标分别考核综合鉴定的新思路;开发了精度评定、可靠性评定、维修性评定等新领域;探索了运用数理统计学理论进行靶场试验精度评定等新方法;摸索的“一靶两弹”试验方法,成倍提高了靶机利用率,是我国航空武器试验史上的创举;作为主要完成人参与研制的“空空导弹靶场仿真试验工程”,填补了我国航空武器试验全系统动态检测的空白,为我军在研的新型机载武器提供了新的试验手段。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全军十大学习成才标兵。
  李鸿同志始终把知识报国、科技强军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扎根戈壁大漠,先后参与完成了十多项国家重点航空武器装备的科研试验、设计定型和检验验证等重大任务,为我军航空武器装备的发展换代做出了重要贡献。她是我军机载武器试验总体专业最年轻的专家、空军高层次科技人才培养对象、基地第一个进入团站班子的女同志。2次荣立三等功。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首届“空军青年学习成才奖”,被评为空军争做“五个模范”优秀领导干部、“全国三八红旗手”,今年被总政评为第五届“全军十大学习成才标兵”。是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
  李鸿事迹  
  一、勤于学习,用知识托起强军报国的理想
  1984年,李鸿以高出清华大学录取线30分的成绩,选择了有导弹制导专业的西北工业大学。大学毕业后,主动放弃家人在深圳找好的工作,谢绝老师让她留校考研的好意,怀着从戎报国的理想,毅然申请入伍,来到位于西部大漠的空军试验训练基地。这里自然环境恶劣,她不畏困难,把强烈的爱军之情化作习武之力。机载导弹试验与鉴定是一个涉及多专业、多学科的系统工程。面对一门门陌生技术知识,她自定学习计划刻苦攻读,很快就在同期入伍的大学生中第一个独立执行任务。
  业务上崭露头角后,组织决定把她作为骨干苗子重点培养,派她去上海航天局学习某新型导弹技术。由于该型导弹处在研制初期,一些关键性技术还处于封锁阶段,资料分散保存在各个专业研究人员手中。她一本一本地查资料、学原理、背数据、熟悉程序,遇到难题就虚心请教。当时正赶上酷暑高温,她住的房间没有空调也没有电扇,写下的笔记至今还留有斑斑汗渍。3个月时间里,她整理了三大本技术资料、几十幅电路图。该导弹主任设计师被深深打动,主动提出让她参与研究。这些年来,她充分利用外出学习、参加学术交流等机会,处处留心广泛学习,不仅得到了很多名师指点,还在业内结交了不少学友,源源不断地及时获取了导弹技术发展和武器装备试验的最新信息。
  每次到内地出差,图书馆、出版社、新华书店是她必去的地方,回家带的东西大都是书。平时的业余时间,几乎全用到在了学习上。从2000年起,她开始在职攻读清华大学工程硕士学位,她运用所学理论,大胆提出了采用小子样试验鉴定方法对导弹试验精度进行评定,改变了以往单纯看命中与否进行评定的传统做法,为导弹设计定型探索了更为科学合理的试验标准。近年来,她10多次应邀参加全军、空军的学术交流和评审会,成了机载武器及装备试验界有知名度的年轻专家。
  二、勇于创新,在科技强军中实现人生价值
  李鸿的职责是检验航空武器的性能是否达到设计要求。随着我国加大对高新武器装备的研制和引进力度,基地原有的试验手段和方法越来越难以满足新武器装备发展的需要。为探索准确评估武器系统性能的新手段,她和战友们进行艰难攻关,一一攻克了计算机与飞机、导弹等进行交联等诸多难题,提出了运用某方法进行地空仿真的新思路,建成靶场仿真工程,填补了我国航空武器试验全系统动态检测的空白,为我军在研的新型机载武器提供了新的试验手段,为国家节约了巨额装备试验经费。该项目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
  李鸿努力把导弹试验与鉴定方法创新的触角伸向这一领域的最前沿。首次提出了将飞行可靠度、制导精度和杀伤效果三大指标分别考核综合鉴定的新思路;开发了精度评定、可靠性评定、维修性评定等新领域;探索了运用数理统计学理论进行靶场试验精度评定等新方法,为后来的两型新导弹试验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保证。她还通过对导弹靶试全过程和试验数据的大量观察分析,反复研究论证,摸索出“一靶两弹”试验方法。该成果成为我国航空武器试验史上的创举,成倍提高了靶机利用率,现已连续成功运用数次,仅靶机一项,就节省试验经费近千万元。首次试验成功后,军委领导专门发了贺电。
  李鸿在试验工作中,不仅坚持标准严格把关,还积极援手攻克难关,满腔热情地用自己的知识和技术为军事斗争准备服务。2002年底,国家某重点型号新机进入最后试验阶段,装挂某型导弹发射试验后就可装备部队。在地面单个实验中,飞机、导弹都合格,但升空联试却无法匹配,构不成靶试条件,试验一停就是几个月。这虽然不是李鸿份内的事,但想到作战部队期盼新武器列装,她着急了,不分昼夜地对照排查,终于发现火控系统设计上的缺陷。经改进,试验成功。近年来,她先后帮助研制单位解决了十多个大小难题,为我军航空武器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甘于奉献,让青春和智慧在戈壁大漠闪光
   李鸿常年奔波在茫茫戈壁,忙碌于研究室、试验场,不仅失去了女性应有的生活,也使家庭付出了更多的牺牲。机载武器试验,工作人员常常一大早进场,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为了不影响工作,她让儿子三岁就学会认识钟表,掌握时间。只要她提前进场,就给孩子定好闹钟,到时间自己起床、洗漱、上幼儿园;她不能按时下班,孩子就到同学家去吃“百家饭”。李鸿和爱人都在基地工作,父母不在身边,有时出差只能带上孩子,把他关在招待所的房间里自己玩。她第一次带孩子到北京,生长在戈壁的孩子,很好奇地乘电梯上下坐了五六趟。有一次,基地安排李鸿到北京参加一个重要学术会,那时孩子刚上小学,爱人出差在外,她把困难埋在肚里,千叮咛、万嘱咐地做孩子的工作。出差半个月,她一直用电话“遥控”孩子的生活和学习,电话费花了五六百元。她尽力做一个好女儿、好妻子、好母亲,但如果与工作发生矛盾,她总是把重心偏向工作。为挤出更多的时间工作学习,她每周只买一次菜,这些年没有休过一次完整的假。
  李鸿的家人都在广州,有车有房有公司。近几年,她年迈的父母对远在戈壁的李鸿放心不下,几次托人联系调她回身边;留法取得博士学位的姐姐、姐夫各有一家公司,也动员李鸿回去当助手。但她扎根戈壁的决心不动摇,献身国防的痴情不更改。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收藏 分享邀请 分享到人人 举报

全部作者的其他最新日志

评论 (0 个评论)

关于我们|商务合作|小黑屋|手机版|联系我们|服务条款|隐私保护|帮学堂| 网站地图|院校地图|漏洞提交|考研帮

GMT+8, 2024-6-3 16:34 , Processed in 0.063524 second(s), Total 7, Slave 7(Usage:3M, Links:[2]1,1_1)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17 考研 Inc.

返回顶部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