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考研论坛 返回首页

pipizaixian333的个人空间 http://home.kaoyan.com/?3478881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中央财经大学2004管理学试题解析

已有 845 次阅读2009-8-27 19:11 |

  中央财经大学2004管理学试题解析

中央财经大学2004管理学试题解析(1) 

整理日期:2008-08-14 

 

  中央财经大学2004管理学试题解析

  一、概念题(每小题3分,共15)

  1.目标

  【参考答案】目标是组织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预期要达到的最终成果。它是组织及其成员的行动指南。其特点有:组织的目标是一个层级体系;组织的目标要构成一个有机的网络;目标是多样的。目标一旦明确,管理人员就必须完成两项工作:一是通过计划工作将目标分解。二是协调统一,使企业组织的各种愿望尽可能地与所明确的目标统一起来。

  (1)目标的性质包括:目标的层次性;②目标网络;③目标的多样性;④目标的可考核性;⑤目标的可接受性;⑥目标的挑战性;⑦目标的信息反馈性。

  (2)目标的类别有:根据目标确定水平,目标可分为突破性目标和控制性目标。所谓突破性目标是指使组织完成任务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的目标,控制性目标则是组织完成的任务控制在现有水平的目标。根据目标的性质,可分为经济目标、社会目标。根据目标的范围,可分为总体目标、部门目标和个人目标。根据目标的量化程度,可分为定性目标与定量目标。

  2.决策

  【参考答案】决策就是人们为了达到一定目标,在掌握充分信息和对有关情况进行深刻分析的基础上,用科学的方法拟定并评估各种方案,从中选出合理方案的过程。决策是管理的核心,决策的构成要素有:决策者、决策目标、自然状态、备选方案、决策后果、决策准则。决策这一管理活动具有如下特点:

  (1)目标性。决策是为实现组织的某一目标而开展的管理活动,没有了明确的目标,或者没有目标,就不可能做出正确的决策。如果决策失去了方向,也就无所谓科学了。

  (2)选择性。决策显著特点之一就是它是在多个可行的方案中选择最优的方案。如果只有一个方案,决策者没有选择的余地,也就不存在决策的问题。

  (3)风险性。因为任何备选方案都是在预测未来的基础上制定的,客观事物的变化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加之人们的认识总会存在某种程度上的局限性,作为决策对象的备选方案不可避免地会具有某种不确定性,也就是风险性。

  (4)非零起点。无论是一种什么决策,即使是一项全新的决策,都是在过去的基础上进行的。一些是对过去执行的决策的延伸,而另一些可能是对过去所执行过的决策的修正。因此决策带有非零起点的特点。

  决策的制定过程一般分为八个步骤:识别问题确定决策标准给标准分配权重拟定方案分析方案选择方案实施方案评价决策效果。

  3.激励

  【参考答案】激励指为了特定的目的而去影响人们的内在需求或动机,从而强化、引导或改变人们行为的反复过程。激励手段的设计是建立在一定激励理论基础上的。通常认为,一切内心要争取的条件:欲求、需要、希望、动力等都构成人的激励。

  激励的手段有:(1)物质利益激励。这是最基本的激励手段,因为工资、奖金、福利是满足物质和精神需要的基础。(2)精神激励。主要包括晋升、荣誉、表扬等,精神激励可以满足员工的高层次需求,从而提高工作效率。(3)环境激励。指通过改善员工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来促进其工作效率的提高。(4)目标激励。目标是动力的重要来源,公布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可以起到激励作用。(5)任务激励。工作任务本身也是重要的激励因素,尽可能使工作任务的分配适合不同员工的能力和兴趣,就能起到激励作用。(6)组织激励。指运用组织责任及权利对职工进行激励。尽可能赋予员工更多的责任和权利,可以激励员工提高工作效率。4.组织文化

  【参考答案】组织文化指组织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并且为组织成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具有本组织特色的价值观念、团体意识、行为规范和思维模式的总和。它的任务就是努力创造这些共同的价值观念体系,共同的行为准则。

  一般认为,组织文化有三个层次结构,即潜层次、表层的制度层、物质层。

  (1)潜层次(内隐层次)。它是组织文化的核心和主体,是广大员工共同而潜在的意识形态,包括组织目标、组织哲学、组织精神、组织风气。

  (2)制度层(中间层次)。制度是外在的行为规范,它约束组织成员的行为,维持组织活动的正常秩序,制度包括一般制度和特殊制度(本组织特有的制度)。组织内部的一些特殊典礼、仪式、风俗也属于制度层范畴。

  (3)物质层(外显层次)。指组织文化在物质层次上的体现,是群体价值观的物质载体,包括厂容厂貌、产品样式及包装、建筑风格、厂歌、厂服、厂标、纪念物,组织的业余文化活动也属此范畴。

  组织文化在组织管理中发挥着重要功能,组织文化能对组织整体和组织每个成员的价值取向起引导作用,使之符合组织所确定的目标;组织文化能对组织成员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起规范和约束的作用;组织文化还能够对组织成员的一种粘合剂,起到强大的凝聚功能;组织文化还能使组织成员从内心产生一种高昂情绪和奋发进去精神的效应。

  5.管理控制

  【参考答案】管理控制是衡量和矫正工作活动使之按计划进行,进而确保组织目标得以实现的过程。具体地说,控制就是用预定标准来检查组织中各项工作的进展情况,看其是否与计划相符,是否与下达的指示和既定原则相符,及时发现差距和存在的问题,采取矫正措施,使工作按原定计划进行,或适当调艇计划,使之符合客观实际的管理活动。控制标准、偏差信息和矫正措施是控制工作的三项基本要素。

  (1)控制标准是预定的工作标准和计划标准.它是检查和衡量实际工作的依据。如果没有控制标准,衡量实际工作便失去了根据,控制工作也就无法进行。

  (2)偏差信息是实际工作情况或结果与控制标准或计划要求之间产生偏离的信息。了解和掌握偏差信息,是控制工作的重要环节。如果没有或无法得到这方面的信息,那么控制活动便无法继续开展。

  (3)采取矫正措施是根据偏差信息,作出调整决策,并付诸实施。所以说,根据实际情况以及需求,或矫正实际工作,或修正计划或标准,是管理控制的关键环节。

  管理控制具有以下特点,第一,管理控制具有整体性。这包含两层含义:一是管理控制是组织全体成员的职责,完成计划是组织全体成员共同的责任;而是管理控制的对象是组织的各个方面。第二,管理控制具有动态性。组织不是静态的,其内部环境不断地发生变化,进而决定了控制标准和方法不可能固定不变。第三,管理控制是对人的控制并有人执行。第四,管理控制是提高职工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控制工作,管理者可帮助职工分析偏差产生原因,端正职工的工作态度,指导他们采取矫正措施,提高其工作能力。

  二、单选题(每题1分,共25)

  1.A 2.D 3. D 4.B 5.C 6.D 7.B 8.C

  9.C 10.B 11.D 12.B 13.C 14.C 15.B 16.C

  17.A 18.C 19.B 20.D 21.B 22.C 23.A 24.C 25.A

  三、判断并改错题(每小题3分,共30)

  l.对。

  2.对。

  3.错。低成本战略、差异战略、重点战略企业中应用比较广泛在,是具有基础性的总体战略,所以又常称为一般经营战略。

  4.错。德尔菲法又叫专家意见法。

  5.错。风险性决策的各种被选方案都存在着两种以上的自然状态,不能肯定那种自然状态会发生,但可以测定各种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对于这种决策,决策者无法肯定判断未来的情况,无论选择哪个方案都有一定的风险。

  6.对。

  7.错。一般来讲,内控型的人认为它们是命运的主宰,而外空型的人则认为自己的生活受机遇得支配。研究表明,越是倾向于外空型的人,对自己的工作越是不满,对工作的投入也越少,相反,内控型的员工则会更多的从自己的身上找原因。

  8.错。总的来看,激励因素基本上都是属于工作本身或工作内容方面的;保健因素基本上都是属于工作环境或外界因素方面的。但是,赫茨伯格注意到,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都由若干重叠现象。

  9.错。菲德勒的权变理论认为领导风格是与生俱有的——任何人都不可能改变自己的风格去适应变化的情境。因此,提高领导者的有效性实际上只有两条途径:(1)更换领导者以适应环境。(2)改变情境以适应领导。

  10.错。按采用的手段划分,控制分为直接控制和间接控制;按控制主体划分,可将控制划分为内部控制和外部控制。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40)

  l.管理的基本内涵。

  【参考答案】管理是在特定的环境下,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以充分利用资源,从而组织目标的活动过程。这一定义具有以下涵义:(1)管理是组织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组织作为一个行为的系统,其内部行为中除了主要从事具体操作活动的操作行为外,好包括专门对各种操作行为进行协调的一般性协调行为,即管理行为。离开了管理,就无法对各种操作行为进行分解、综合和协调。当然,离开组织行为或协调行为,管理也就不复存在。

  (2)管理得实质是协调。管理适应协调的需要而产生,并因不同的协调水平而产生不同的管理效应。任何经济活动,都是各种要素资源的结合,不同的结合方式与结合状况,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只有有效的管理,才能整合各种资源,实现资源的最佳组合。

  (3)管理的目的是实现组织目标。任何管理活动都必须围绕实现组织目标来进行,而组织目标有是通过执行相互关联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管理职能实现的。任何一个组织都是为实现某种目标而组成的人和技术的系统安排,任何管理活动都是围绕组织目标而进行的,在管理过程中执行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各项职能,无不体现出管理具有一定的目的性,是一种有意识、由目的的活动过程。

  (4)管理活动是在一定的环境下进行的。管理始终处于不断变化的内外环境之中,能否适应环境的变化,审时度势,因势利导、灵活应变,是决定管理成败的重要因素。

  2.从社会责任的角度分析,企业对其员工有哪些责任?

  【参考答案】社会责任是企业在承担了法律上和经济上的义务的前提下,承担追求对社会有利的长期目标的义务。企业社会责任具体表现为:企业对环境的责任,企业对员工的责任,企业对顾客的责任,企业对竞争者、投资者和所在设区的责任。员工是企业最可宝贵的财富。企业对员工的责任主要体现在:

  (1)不歧视员工。现代企业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员工队伍的多元化。为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企业要同等对待所有的员工,不高三六九等。

  (2)定期或不定期培训员工。决定员工去留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员工能否在合适的工作岗位上,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而且在工作过程中,要根据情况的需要,对他进行培训。这样做既满足了员工自身的需要,也满足了企业的需要,因为通常情况下,经过培训后的员工能胜任更具挑战性的工作。

  (3)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工作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员工的身心健康和工作效率。企业不仅要为员工营造一个安全、关系融洽、压力适中的工作环境,而且要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为员工配备必要的设施。

  (4)善待员工的举措。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都有各种各样的善待员工的举措,例如推行民主管理,提高员工的物质待遇,对工作表现好的员工予以奖励等。

  3.简要分析组织文化的结构。

  【参考答案】组织文化是组织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并且为组织成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具有本组织特色的价值观念、团体意识、工作作风、行为规范和思维方式的总和。一般认为,组织文化有三个层次结构,即潜层次、表层和显现层三层。

  (1)潜层次的精神层。这是组织文化中的核心和主体,是广大员工共同而潜在的意识形态,包括管理哲学、敬业精神、人本主义价值观念、道德观念等等.

  (2)表层的制度系统。它又称制度层,只体现某个具体组织的文化特色的各种规章制度、道德规范和员工行为准则的总和,也包括组织体内的分工协作关系的组织结构。它是组织文化核心层与显现层的中间层,是由虚体文化向实体文化转化的中介。

  (3)显现层的组织文化载体。它又称物质层,是指凝聚着组织文化抽象内容的物质体的外在显现,它既包括了组织整个物质和精神的活动过程、组织行为、组织体产出等外在表现形式,也包括了组织实体性的文化设备、设施等,如带有本组织色彩的工作环境、作业方式、图书馆、俱乐部等等。显现层是组织文化最直观的部分,也是人们最易于感知的部分。

  4.简析决策的有效性。

  【参考答案】决策有效性是指决策实施后产生的客观效果,它取决于决策本身的客观质量和执行决策的人对决策的认可程度。要提高决策的有效性,必须提高决策的质量和决策的认可水平。

  按决策质量的高低和对决策认可水平的高低,将在管理中遇到的决策问题分为四类,分别进行有效性处理:

  (1)低质量、低认可性质问题的有效决策。这类决策与员工个人利益、组织的整体利益都没有密切关系。因此,对这类问题的决策,既不需要领导与专家的参与,也没有必要有组织群体决策,运用一种随即的办法解决即可。

  (2)高质量、低认可性质问题的有效决策。这类决策与组织的整体利益密切相关,但与员工个人的利益没有直接联系。这类问题的决策应有组织管理者与有关专家解决,以保证达到一定的客观标准。

  (3)高质量、高认可性质问题的有效决策。这类决策与组织的整体利益和员工的个人利益都有密切的联系。有效的决策方法是:一是由领导或专家通过调查研究和分析判断做出决策,然后运用各种信息渠道把决策的意义、过程更为题向执行者进行深入的宣传。二是由领导或专家组织群体进行民主讨论,实行参与制决策。但为了保证群体决策的质量,领导者要及时提供有关的材料、事实,并善于在讨论中进行协调与引导。

  (4)高认可、低质量性质问题的有效决策。这类决策与员工个人利益密切相关,但与组织整体利益没有重大联系。这类问题的决策最好有员工进行民主讨论,协商解决,以保证决策的高认可。

  评价决策的有效性可以根据以下标准:决策的合理性、实用性、可接受性、时效性、经济性和不确定性等。

  5.简述有效控制的基本前提。

  【参考答案】控制是指监督各项活动,以保证它们按计划进行并纠正各种重要偏差的过程。任何形式的控制都需要一定的前提,前提条件愈充分,对控制过程的影响愈大。有效控制必须具备以下前提条件:

  (1)必须由一个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计划。控制是以计划为前提的。计划的正确性是控制工作取得成效的基本前提。如果没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计划,那么控制工作做的愈好就愈会给组织带来损失。

  (2)必须由专司控制职能的组织机构。一个组织若没有专门的控制机构,而由各部门自行监督、自行管理、自行控制,那就难以防止出现各部门对于切身利益或本位主义的考虑而弄虚作假等种种人为因素造成的无序状况,或由于忙于贯彻指令而无暇顾及调查研究、分析评价,以至于难以反应真实的情况。因此,控制机构相应的规章制度越健全,控制工作越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3)必须由畅通的信息反馈渠道。控制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要将计划执行情况及时反馈给管理者,信息反馈的速度与准确性直接影响到控制指令的正确性与纠正偏差措施的及时性、准确性。因此,必须设计好信息反馈渠道,明确与控制工作有关的人员在信息传递过程中的任务和职责,事先规定好信息的传递程序、收集方法和实践要求等事项。

  五、论述题(15)

  试述领导者的关系及其现实意义。

  【参考答案】领导的实质是一种影响力,即在人际交往中影响和改变他人心理与行为的能力。领导者的是指权力影响力,又称强制性影响力,它是由社会赋予个人的职务、地位和权力等形成的,带有法定性、强制性和不可抗拒性。是指非权力性影响力。又称自然影响力。与权力影响力不同,它是以本人的品德、才能、学识等因素为基础形成的。这种影响力人皆有之。品格、才能、知识和感情在自然影响力的形成中最为重要。

  权力性影响力和非权力性影响力之间,是即相区别有相联系的统一体,两者合而构成所谓的领导者权威。

  (1)“的区别。权力性影响力是的体现,由领导者所处的职位,所被赋予的权力和自身所积累的资历组成。权力性影响力是的体现,有领导者的自身行为和素养组成。它们的不同在于:职权是法定的权力,因而权力性影响力带有一定的强制性;由于威信是领导者自身行为和素养的体现,所以非权力性影响力很容易引起人们对领导者的敬佩感、依赖感、服从感;②职权是由外界赋予的,因而权力性影响力是外来因素;由于行为和素养是领导者本身所具备的,所以非权力性影响力是内在因素的作用。职权的大小、变更及带有法定性,又带有领导体制的规定性,因此权力性影响力及受组织的调控,又受到各种社会机构的制约。非权力性影响力可以有领导者根据工作需要及自身情况进行调整,具有灵活性。

  (2)“的统一。权力与威信的有机统一,形成领导者权威,从而产生强大的领导影响力。权力是领导的前提,领导者手中需握有实权,才可能去支配下属,实现其领导职能;而威信则是领导的基础因素,崇高的威信是领导者的内在魅力,它能使人由衷的、自觉的、心甘情愿的接受领导。两者之间有是相互影响的。尽管权力是职务所赋予的,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和法定意义,但威信的高低往往可以制约实际权力的大小。仅有权利而没有威信的领导,最终会因无法有效使用权力而告失败。而权力对威信也产生影响,权力本身会让领导者看上去威严和值得敬畏与服从。较高的职权和资历一般会增加领导者的威信。

  (3)认识领导者的的关系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领导者要正确地使用权利。权利是进行领导的基础,领导者要善用权利,而不是滥用权利,

通过正确地权利的行使,实现对员工的有效领导。

  领导者要特别注意树立自己的威信。一个领导者,其非权利影响力的大小对其实施领导职能,做好管理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即使一个领导者拥有了职位和权力,形成了强制性影响力,人们不敬重他、不信任他,执行他的命令必然是勉强消极的,有时甚至可能是敷衍冲突的。这种领导者就成了人们过去所说的那种有权无威的领导者。所以在管理实践中,领导者应该注重树立自己的威信,不能凡事都靠权力来强制管理。

  总之,对于一个领导者来说,职位权利无论何时都是必要的,但是仅拥有职位权利的领导者只会是一个指挥官,而不能成为令人信赖和敬佩的领导。领导者还应加强个人素质的修炼,更自觉地培养自身地影响力,把领导者地影响力建立在群众自愿接受和支持地基础上,即实现的统一,这将有助于提高领导的有效性。

  六、案例分析题(案例一,10分,案例二,15分,共25)

  案例一(每小题2分,共10)

  1. 答:D

  2. 答:B

  3. 答:D

  4. 答:D

  5. 答:B

  案例二(15)

  【参考答案】冲突是一个行为主体为谋求自身利益而与其他行为主体之间的对立、对抗和斗争。即组织内部成员之间、不同部门之间、个人与组织之间由于在工作方式、礼仪、性格、文化价值观等方面的不一致性所导致的彼此相抵触、争执甚至攻击的等行为。

  强制

  协作

  回避

  迁就

  妥协

  不合作程度

  高

  高

  低

   

  (1)从上面的案例中可以看出,赵总经理总理和孙厂长之间对是否要阀门厂裁员而发生了冲突。赵总经理认为为了全局利益,一定要阀门厂裁员,甚至不惜付出解雇孙厂长的代价。而孙厂长认为阀门称效益好,不愿也觉得没有必要让阀门产裁员,态度坚决,双方因此产生了冲突。处理组织冲突的措施通常包括回避、迁就、强制、妥协和合作。(如下图)

  冲突管理战略

  上图是一般的冲突战略管理矩阵,当冲突无关锦耀时,或当冲突双方情绪极为激动,需要时间恢复平静时,可以采用回避战略;当维持和谐关系十分重要时,可以采取迁就策略;当必须对重大事件或紧急事件进行迅速处理时,可采用强制策略,用行政命令方式,牺牲某一方利益处理后,再进行安抚工作;当冲突双方势均力敌、争执不下,需要采取权宜之计时,只要双方都做出一步让步,实现妥协;当事件十分重大,双方不可能妥协,就经过开诚布公的谈判,采用对双方均有利的合作。

  从材料里,可以看出,双方态度都比较强硬,而现在问题又极待解决,所以选择进行沟通,实现妥协的方式,是最佳的方式。

  理解是接受的前提。在组织内部,一切决策都需要下级真正接受,主动行动才能得到切实地贯彻落实。这就需要良好的上下沟通,使职工能够理解上级决策,支持上级决策,实施上级决策,如果做不到这一点,上下对立,职工违心地接受上级的指令,也只能消极地去执行,不可能有积极性和创造性。此外,上级对下级所犯的或存在的错误认识,只要不是原则性,就应采取沟通的方式,促使其认识到错误的性质、原因。只有做到了这一点,下级才能真正地转变认识,端正态度,改正错误。在一个组织中,如下级之间具有良好的沟通,无论对下级,还是对于领导,都可能使其在态度和行为方面发生好的转变。

  (2)如果我是公司的一名常务董事,我认为应当这样做:

  建立联络小组,与赵总经理和孙厂长进行三方沟通。向赵总经理和孙厂长指出,为度过公司难关,彼此的理解与支持是第一位的;做出节约支出这项决策,是公司处在困境情况下的迫不得已的行动,它对公司的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完成这项任务需要各个部门的支持与配合。

  建议赵经理应与孙厂长进行相互沟通,以达成谅解和一致意见。首先,赵总经理应向孙厂长为自己的行为道歉,并详细解释下达裁员命令的良苦用意,同时也应使他明白,要以大局为重,要为企业的整体利益与发展着想,他也是有责任与义务来认真履行上级命令的。

  通过实现有效沟通,实现双方的妥协,比如赵经理退一步,减少阀门厂裁员的比例,孙厂长也退一步,适当裁减阀门厂的员工。这样就可以达到双赢的效果。

 

   

 

 

1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收藏 分享邀请 分享到人人 举报

评论 (0 个评论)

关于我们|商务合作|小黑屋|手机版|联系我们|服务条款|隐私保护|帮学堂| 网站地图|院校地图|漏洞提交|考研帮

GMT+8, 2024-5-24 06:14 , Processed in 0.055871 second(s), Total 10, Slave 10(Usage:3.5M, Links:[2]1,1_1)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17 考研 Inc.

返回顶部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