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么今天呢,咱们就探讨一下这个问题。首先我们看一下完形是不是像大家想的那么难?或者说从技术的角度,它是不是种很难的考试?
应该说从技术的角度,完形不是一种很难的考试。为什么?我们看两点。第一、完形的阅读量都很小,即使按照新大纲的规定这篇文章也不过240—280个字,这是个阅读很小的文章,而且完形文章的阅读难度是远远低于后面大阅读的文章的。它的句子结构,它的文章结构都要简单的多。第二、我们再来看一下,完形涉及很偏的、很难的词没有?绝对不会!第一完形文章中不会出现很难的词,第二,完形也不会考很偏、很难的词。如果有同学有兴趣,可以把历年完形考过那个选项,你看一下,其实它考的都是非常普通的一些词。所以我们大家想一下,一个阅读量不大,而且不涉及偏词难词的考试,你怎么能说它是一个很难的考试?所以完形问题根本不是技术上难的问题。
那么完形它表现出来的什么问题呢?但是它很多同学这个题它做不对,其实这很难于一个本质的区别。这个区别就区别在一个方法的问题,其实也是问了很多我们论坛研友,我说你做了这么多英语完形,你跟我讲一下你用什么方法来做完形?我发现超过90%的研友跟我讲这两个字,他靠“感觉”在做题。有的研友他说在靠语感在做题,大家可以想所谓靠“感觉”也好,或者靠“语感”也好,什么概念呢?就是说他拿到一个填空,他根据四个选项,他选回一个去然后读这个句子,如果他语感上觉得比较舒服,他就觉得这个对。那么这样做出来的题,我曾经也问过很多人,其实他是并不知道对为什么对,错为什么错,而且大家要理解一点,所谓语感和感觉本身就是一个主观的东西,它本身就是一个人的主观的感受,它本身就不是客观的,它更不可能作为一个客观答案的客观的标准依据。那么在这里,大家可以想像为什么很多考研志士把所有的这个宝,都压在一个主观的语感这么一个东西上?其实我讲了,就是实在不知道完形按照什么方去做了。那么从这个角度我希望大家理解一点,就是任何一个考试,只要这个考试是有限度的,这个考试一定有一种规律可循,所谓一种规律就是一种重复出现的东西,它是一种行为模式。也就是说虽然它具体的考试内容你不理解,但是你只要抓住了这个规律,抓住了这个大体的模式,它基本的走向和框架是在考前是完全可以把握的。而且我负责任的给大家讲一句话,在我见过的所有考试形式中,我敢说考研完形恰恰是最有规律可循的一类考试,也就是说这种考试从本身上是最讲究一个做题方法。如果我等会儿把这个做题方法给大家分析清楚,你会发现完形的解体方法恰恰跟一个人的主观语感根本没有多大的关系,而是依赖人的一个理性思维能力。是你在对文章形成理性分析的基础上来解题。
那么,首先呢,咱们先看一下完形的考试形式。这个考试形式大家都很清楚,它无非是给你一篇文章,我讲了,即使按照新大纲的规定,这个文章也不过240—280个字。然后大家注意,完形文章的作者,一般不会在文章的首句中抠空出题,为什么?待会儿我们会单独分析。其实呢,如果你理解完形文章布局结构的规律的特征,你就会知道,完形文章的首句往往是引领全文主旨的一句话。也就是说整个文章核心讲什么,通过一句话就告诉你了。所以这一句话对于整个考生对于整体把握这个文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一般不会再这句里出题,他从后面,那么他每开始呢,他会每隔4—15个词他会抠掉一个词,形成一个填空。然后给我们ABCD四个选项,让我们选出个选项补回到这个空。那么这时候大家要注意,按照大纲的规定它这里有一个点我希望大家要理解,它说:在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来。它没说选出一个正确选项来,最佳和正确是有着本质不同的两个概念。这就是我们有时候在做完形的时候,所谓你会发现,所有你被排除掉那三个错误的选项,有些选项他不是绝对的错,它牵进去这个句字是有一定道理,是可以讲通的,但是最佳选项只有一个,我们一定是选那个最佳,然后把这个空补全。整篇一共20个空把这个空补全,形成一篇完整的文章。大家看,这就是完形一个简单的考试形式。
但是它这个简单的考试形式,蕴藏着一个很深层的道理在里头,如果你理解这个道理,实际上你就可以理解完形的命题原理。什么呢?我们可以做这么一个分析,就是我们看一下对于我们这些,我们考生来说,谁是我们的敌人?其实就是这20个空,因为你要把它填出来,但是你在打你的敌人之前,你要看一下,你这个敌人是孤立存在的,绝对不,这20个空是设在一篇文章之间,是以一篇文章为背景的,或者说这20个空只是文章的一部分,它要受到整个文章的制约,完形是一个从整体到具体的20个空的一个过程,大家不要看我这个话讲的简单,我可以讲很多研友多年做不对这个题,就是因为他从来没理解过这句话。很多考生在他的眼里,这就是20各孤立的空,就是20个孤立的句子,所以他会拿语感去猜题,所以今天把这个概念完全扭转过来,你记住这20个空只是文章的一部分,它要受整个文章的制约。
好,我们理解了这个道理,我们下面可以做一个更为科学的分析,这个分析是这样,就是如果我们把一篇完形看成是一篇信息流的话,其实这篇文章是一共是由两块信息组成的,一类我们管它叫未知信息,谁是未知信息就是那20个空啊!为什么未知?它抠掉了,不知道让我们选啊,另外一类就叫已知信息,谁是已知信息呢?比如说这篇文章280个字,就是那260没有被抠掉的信息,为什么它是已知的,因为它白纸黑字写的原文你可以通过阅读把它读出来的信息。一篇完形文章你发现就是由两大信息板块组成的,原文的已知信息加上这20个未知信息就构成了一篇完整的文章。
所以这里大家就理解一个道理,就是这个已知信息和这个未知信息这两个信息板块之间是有着极其强烈的、千丝万缕的互动的关系。其实完形是在测试什么?它就是测试这已知板块与未知板块之间的一个互动关系的理解。那么再往下可以讲一步很多研友就明白了,这个完形解题的基本思路,它一定通过已知信息去定位未知信息。完形如果把它看成是一个游戏的话,这个游戏就是一个已知猜未知的一个过程。那么,当然通过已知猜未知这只是一个大的原则,那么我们比如说我们理解一下,对于一个具体的未知填空而言,它是处在260个字的庞大的已知信息的包围之中,首先不大,可能说所有这260个已知信息对于解除这个未知填空都是有意义的,都是有关系的,那在在这种情况下,只有找出什么样的已知信息才能定位出这个未知填空的答案呢?我们必须找出所有与这个未知填空相关联的已知信息,只有这些相关联的已知信息,对于定位出这个填空答案才是有意义的。其实讲到这儿大家发现,这就是完形比较麻烦的、比较难的一步。也就是说,你必须对这个未知填空所处的庞大的已知信息体进行分析、排查,排除无关的已知信息,定位出与它相关的已知信息,通过这些相关的已知信息,定位它的答案。其实我们后面这套方法题都是训练大家,见到一个填空,怎么能够迅速判定出谁是它相关的已知信息,从而定位出它的答案。
那么讲到这,大家要理解,就是我们这套解题方法体系,是完全符合完形的出题原理。那完形的出题原理,其实我刚才给大家解释了一下,就是大家要理解任何一个孤立的填空,它是不可能有答案的,这个孤立填空要想有标准答案,它必须要有参照系,也就是作者文章中,也就是大家理解为什么作者要把20个填空要设在一篇文章中给你?他就是要为这个未知填空给你设置相关提示线索,通过这个对应性的线索让你理解这个填空的标准答案。其实大家就明白完形如果打一个比喻,它很像一个找钥匙开门的游戏,那么这给了20个门,每一个门都有它各自开门的钥匙,这个开门的钥匙就埋藏在这个庞大的已知信息体系中。如果这是它的出题原理,那么我们做题的时候倒过来就行了,我就去研究你这个文章中的已知信息体系。我定位出你作者为每个填空设置的相关提示线索,也就是说开门的钥匙,找到这些开门的钥匙,就定位出这个门,或者说定位出这个填空的答案。
所以讲到这,你就理解相关提示线索法是完全符合它这个主题原理。那么呢,我们理解相关提示线索定位这个答案,到目前或者叫线索填字,只是一个大的理论,这个大的解题理论在下面是要进行细化,我们怎么进行细化?其实呢我就做了一个工作,就通过把十二三年的完形真题进行了一个研究,你会发现完形有一个什么规律?就是它的填空题是成规律出现的。如果完形的填空题是成规律出现的,就意味着我们可以做一件事,就是把完形的填空进行归纳、进行分类。按照我的分类,我一共把完型填空分成12大类题,应对的12大类题我们就可以总结出12类具体的方法。而这12类具体的方法都是在一个大理论下进行细化的,就是我们刚才讲的定位相关提示线索解题来进行细化的。
首先从词性的角度把它进行四类。动词、形容词、副词、名词,那么你会发现这四类题实词填空,会占了完型填空大部分的题。那么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就会研究当一个填空、比如说当一个填空是考动词的时候,定位这个动词填空你必须要定位的相关提示线索,或者叫开门的钥匙是哪些?除了这四种词性,我又把完形从题型的角度分了八类题,包括有无关词排除法,同现结构法、复现结构法,关联结构法,对应成分分析法,总分结构对照法,逻辑关系定位法,时间数字线索法。那么这时候大家发现,我们一共形成了12大类的题,或者总结出12种体系性线索的方法,那么这些方法大家发现干了一件什么事情呢?其实它就是一个标准化的、解完形的一个体系性的方法。那么这12种方法总结出来之后,我可以讲这么一句话,就是以后你见到的一个完型填空,除了这了填空题是专门考固定搭配和考语法的,几乎没有一道填空题在这12个方法之外,也就是说以后你见到的任何一个填空题都是这12种题型中的一种或者几种题。那么,以后你见到一个填空,也就是说把这12种题型方法学会之后,见到一个填空,你只要能认出这是哪一类的填空,你直接就知道控制这种填空的提示线索是谁。通过这个提示线索去寻找它的四个选项,基本上可以把这个选项的答案做出来。
所以大家发现我们在这就使用了一个,因为这12个题型的方法就是一个规律性的东西,就是事先就可以掌握,就可以训练的方法,等于我们拿这个标准化的方法硬把一个很散乱的完形,把它硬套了进去。其实完形很多人做的很多年,很多人跟我讲过,他最头疼的题就是这个题他觉着没有规律,它非常的散,非常的乱!其实我刚才给大家解释完以后你就会发现,完形是乱中有规律,那么我们拿这个12种标准化的方法,就等于硬把这个散乱的完形把它套了进去。那么呢,这12种方法,大家发现都是再做一件事,就是见到一个空就定位,这个空的开门钥匙,定位这个空的提示线索是谁,那么下面就可以做一个工作,就是说我们总体看一下空这一个填空的相关提示线索,它在文章中总体的分布规律是什么?一般都分布在哪里?那么看一下,根据我们的研究来看,它一般都分布在三个层次,咱们先看第一种最常见的分布规律。
第一种分布规律是这样的,就是控制一个填空的相关提示线索,或者就是开门的钥匙,最常见的分布规律就是,分布在这个填空本身所处的这个句子之中,那么我通过一道例题给大家进行一个解释。那么,大家可以看一下,我们2000年完型填空真题的第44题,那么看一下44这个未知填空,大家看一下44一个标准的未知填空,而且是考一个动词,那么我们要研究一下控制44这个未知填空的相关提示线索有哪些?而这些相关的提示线索都分布在哪里?好咱们研究一下控制44题要看的第一个提示线索,首先它是一个动词,动词就是一个动作,动作一定要有发出者,你不知道这个动作的发出着是谁,你是猜不出这个动作的。所以要看的第一个提示线索,一定是它前面的主语,白纸黑字这样一个提示线索叫做He,He在这里指的是农民,也就是说主谓之间的搭配,你要保证你44选出的动作必须是这个主语选择He农民可以作出的动作。OK,第一个提示线索,其实44后面还分布了第二个明显的提示线索,那么这个宾语线索是一个白纸黑字设置在这里的客观提示线索,也就是说动宾之间的搭配,你要保证44你选出的动作必须和这个宾语线索构成合理的动宾搭配,好,这是第二个提示线索。同时我们发现44还受到第三个提示线索的控制,它前面有一个动词短语叫in order to 这个短语就决定了44这个动作必须是前面的一个已知的动作,sell这个动作目的所在,这是由in order to这个短语作者限定出来的。
所以通过这道题发现,44这个未知填空其实同时受到三个相关提示线索的控制,而这三个相关提示线索都分布在44本身这句话之中,也就是说44这四个答案,如果哪个答案能够同时把这三个相关提示线索答案都满足,是这个三个相关提示线索作为选票选出的答案,它一定是最佳答案。好这就是我们总结相关提示线索第一个常见的分布规律。
那么,第二个常见的分布规律是什么呢?就是控制一个填空的相关提示线索,除了分布在本身这句话之中,它可能还分布在这句话之外,比如说它的上下句之中,也就是说想解出这些填空,光看它本身这句话的线索都不行了,你还去看它这句话之外,比如说上下句之中的线索。也给大家举一道例题,我们看一下。这道例题呢我们可以看99年完型填空的真题的第43题。拿到这道43题呢,首先我们只看43题本身这句话所在的这个句子的提示线索,别的任何线索都不要看。
43of accident—free aperations is established猜一个名词叫没有工伤事故的什么就被建立起来了?如下我们只看43本身这句话的提示线索的话,我们可以看两个选项,选项A叫regulation 选项D叫requirement我敢说这两个选项如果只看43本身这句话的提示线索,这两个选项这填到43都是绝对正确的。不信你试一下,regulation叫做法律法规,填进去它叫做:没有工伤事故的法律法规就被建立起来了,没有错误吧!requirement叫要求,填进去就是:没有工伤事故的要求就建立起来了,它是不会有任何错误的。但是这个时候我们往前看,我们看43前面出现的一句话,那句话叫做When the work is well done这句话没有出题,这句话没有出题,但是这句话一定有它的道理,大家看这是一个连接词when引导的一个从句,那么后面是一个主句,那么这个连接词when引导的,咱们就知道在完形中连接词when含有一个符合逻辑概念,第一它可以引导一个时间关系。举个例子啊,你比如说当你做完了作业的时候,我就带你出去玩儿,等于它设定了一个时间条件关系,也就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带你出去玩儿,这个动作发生在一个时间点,什么时间点?就是当你做完了作业的时候。
其实我们知道when是一个含有符合逻辑概念的一个连接词,大家可以想像,它除了可以表示时间,它还表示什么?想想我刚才的一句话,什么叫当你做完了作业的时候,我就带你出去玩儿,明显when在这里设置了一个前提条件,就是我带你出去玩儿的动作必须发生在一个前提条件下,就是你先得把作业做完。大家明白了这个道理,在看When the work is done,在这是明显设置了一个前提条件,也就是说只有在工作很好被做好这个前提条件下,后面43这个东西才能建立起来。也就是说前面When the work is done这句话对于43的解除起到了关键的限制作用,用我们术语来说就是控制43的相关提示线索,除了在它本身这句话中分布之外,它在前面这句话中绝对有分布的。如果我们考虑到前面这个提示线索的控制关系,你再去看这个regulation of accident—free它还可能对吗?它就不对了,为什么?
可以这么讲啊,就是这两个东西的建立,它不需要前面这个前提条件,你想法律法规,那比如说你厂领导,你通过了这个决议它不就建立起来了?要求,那你要求它不就建立起来了?就是这两个东西的建立它是不需要前面的前提条件的,那么在这个时候我们大家想一下,如果是在工作被好好的做好,那就是说人人都不出事故,人人都遵守一种纪律,那么在这种大前提条件下,后面有没有工伤事故什么都建立起来了,自然就是一个没有工伤事故大氛围大环境就建立起来了。
那么在这儿呢,circumstance这个词,它表现环境必须用复数、单数是不行的,我们知道答案只能是climate,climate的原意只是气侯,在这儿引申为大氛围、大环境。那么通过这道题,就让大家理解相关提示线索,还可能分布这句话之外,比如说它的上下句之中,这就是控制一个填空相关提示线索第二个常见的分布规律。
那么,下面我们再总结一下控制一个填空相关提示线索第三个分布规律。
更多完型连载可以去我的考研邦博客圈的私密区看,本内容已加精!!
http://q.**.com.cn/kaoyanbang **处填写blog.+sina(+去掉即可!)
关于我们|商务合作|小黑屋|手机版|联系我们|服务条款|隐私保护|帮学堂| 网站地图|院校地图|漏洞提交|考研帮
GMT+8, 2025-7-8 08:28 , Processed in 0.079144 second(s), Total 7, Slave 7(Usage:3M, Links:[2]1,1_1)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17 考研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