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大学的消失 : 广东人民最大的损失(转)

热度 1已有 1329 次阅读 |



岭南大学历史

岭南大学是1888年由美国友好人士在广州创办的一所私立大学,1927年收归中国人自办。到三十年代,岭南大学发展成一所设有文、理、工、农,医、商等学科的著名大学,师资力量雄厚,弟子遍全球,在海内外具有广泛影响,并和世界上一些著名大学互相承认学历。  

建校之初,岭大校址几经变迁。先从沙基金利埠到四牌楼福音堂、花地萃香园,1900年又迁往澳门,1904年,将永久校址设在距广州城东南十里的康乐村。此后,经历了战火洗礼的岭南大学,又于1937年南迁至香港,1942年北上至韶关。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岭南大学得以重返康乐。

1953年,在全国院系调整中,岭南大学有关科系分别并入中山大学和其他高等院校。并入情况:工学院和中大工学院一起成立华南工学院(暨现在的华南理工大学),农学院和中大农学院一起成立华南农学院(暨华南农业大学),医学院和中大医学院一起成立华南医学院(暨后来的中山医学院和中山医科大学,2000年复并入中山大学),教育系并入华南师范大学,文理科系并入中山大学,同时中山大学从广州石牌迁入康乐村,从此,岭南大学从中国大陆消失。

1924年成立广东大学(1926更名为中山大学)时,孙中山发表演说:“广东不只要有一个岭南大学,而且必须要有几十个岭南大学,中国必须要有几百个岭南大学,造成几十万几百**生”。可见当时岭南大学的影响。这时岭南大学已经成立36年了。现在广州的中大、华工、华农、华师,都有岭南大学的血统!!!



岭南大学校徽

始用于一九一一年,由已故岭南中学校长司徒卫先生设计,色彩鲜明,图案简单,为岭南大学由怀士堂北望之风景:白云山高,珠江水长,小径通幽,江边荔枝树葱郁繁茂。  校徽中的山、水及小径,各具深远意义。白云山为岭南名山,雄居南粤,象征人生的最高理想。珠江为东、西、北三江总汇,源远流长,象征岭南的悠长教泽。树象征事业,每年夏季,荔枝树硕果累累,象征岭南人“作育英才,服务社会”的宏志。小径则指向前程。岭南教育旨在开辟人生的光明前途。或登白云之颠,北望五岭,或浮珠江之水,远涉重洋。每一岭南学子,均循此途径,不懈努力奔前程。  岭南校色是红与灰,即“殷红如血,深灰似铁”,象征坚强忠义。本着红灰精神,岭南人前进不已,开发万世鸿基。



香港岭南大学

岭南书院于1967年自费在香港司徒拨道岭南中学校园内开办,以继承及发扬广州岭南大学之优良传统为教育使命。1978年注册为认可专上院校,易名为岭南学院。1991年开始开办学位课程;1992年起纳入香港“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的资助体系。 1998年1月, “教资会”的评审小组茬临岭南,就其可否获颁学术自行评审资格进行院校评审。同年9月,教育统筹局宣布,岭南可以自行评审所开办的学位课程。1999年6月16日,特区政府再次宣布,行政长官会同行政会议同意给予岭南学院大学资格,并让其设立崭新内部管理架构。为落实有关改变, 《岭南大学条例草案》于6月23日提交立法会首读,7月16日三读通过。7月30日有关条例刊登宪报,岭南最终获得正名。

正名大学后,岭南将秉承现有的博雅教育发展路向,提供汇聚中西文化精萃的优质大学教育,培育新世纪的领袖人才。 岭南学院迁入屯门后,四年来教职员不断耗费心血,以争取正名为大学。学院一方面致力提升教职员的资历,改进行政效率,发展校园设施,并根据全面学分制的发展方向,重新厘定学位课程,以切合博雅教育的基本理念,为学子提供范畴广阔、模式灵活的学习机会。 从这新获取的地位出发,岭南将可以进一步发展独树一帜的课程。岭南的目标,是令大学成为学子的精选对象,令岭南大学的毕业生成为香港各行各业的精挑雇员。岭南最近修订了策略性计划书1997-2000,详述了学务发展、学生发展、对外关系和形象建立以及校政管理等主要范畴的未来发展。这一切都基于岭南本身的强项,包括规模精细、校园与宿舍结合、广泛而协调的学科、服务社会的承诺和岭南深厚的传统——悠久的历史可追溯至1888年在广州创办的岭南大学。 为誌正名盛事,岭南大学于1999年7月至12月期间举办一连串学术及文娱活动,让岭南人、岭南友好和社会人士同庆欣切。

1999年7月30日, 《岭南大学条例》正式生效,为忘记这历史性的日子,学校特别于该日下午4时正,在校园正门举行名匣揭幕仪式暨升旗典礼。仪式由校董会暨校务会主席招显洸医生及陈坤耀校长主持,观礼嘉宾包括校董会及校务会成员、岭南教育机构代表、校友、教职员及学生四百多人。 9月1日是岭南大学正名后新学年的第一天,特别举办了大学禧庆日,与岭南人及屯门元朗社区的社会贤达分享喜悦。 9月3日举行的“大学正名庆祝酒会”,是连串誌庆活动中的重要环节。酒会于下午假富丽华酒店举行,冠盖云集,出席者包括政府重要官员、驻港领事、工商界、教育界与社团代表等六百多人。 10月30日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新翼大会堂,举行1999年龄南大学香港同学日暨岭南学院正名大学庆祝会。广州校友有荣、曦、凯、翔、爝、建、捷等社同学二十多人组团赴港参加庆祝会。广州校友会副主席李宝健代表广州校友会向岭南大学陈坤耀校长赠送横幅一帧,以示庆贺。




中山大学岭南(大学)学院

1988年岭南大学百年盛典前夕,经海内外岭南校友和中山大学积极申请,中山大学岭南(大学)学院经国家教委批准正式成立。原广东省副省长王屏山先生为首任院长。1994年,复旦大学经济系博士生导师舒元教授调入我院,担任院长至今。

建院之初,岭南(大学)学院包括经济学和计算机科学两个科系,旨在培养复合型人才,并进行跨学科发展的尝试。1994年,学院规模不断扩大,已发展到经济学系、财政税务系、国际贸易金融系、计算机科学系和科学计算与计算机应用系等五个科系。1997年7月,中山大学进行学科调整,将计算机科学系和科学计算与计算机应用系分别并入信息科技学院和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同年,学院积极调整学科架构,确立了商学院的发展目标,并成立了经济学系、财政税务系、金融系、国际商务系、经济管理系等五个科系。 学科发展  学院致力于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和工商管理等学科的建设和发展,设经济学系、金融系、财政税务系、国际商务系、经济管理系、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六个学系及经济研究所、岭南银行研究中心、房地产咨询研究中心、友邦-中大精算中心、现代物流技术与管理研究中心、税收与理财研究中心、金融工程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现有经济学、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财政学、保险学和物流管理六个本科专业,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数量经济学、世界经济学、金融学、财政学、国际贸易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MBA)十一个硕士专业和世界经济、金融学(含保险学)和西方经济学三个博士专业,以及西方经济学一个广东省重点学科。学院现有教职工110人,其中教授26人(含博士生导师15人)、副教授24人、讲师23人、助教7人。

1988年,岭南 (大学)学院董事会在香港成立,由岭南校友及各界热心人士组成,香港实业家、岭南学长伍沾德博士为首任主席,现任主席为陆建源博士。董事会带领广大岭南校友,热心支持教育事业,为学校、学院的建设和发展捐助达一亿五千万港元,先后捐建了林护堂计算机实验大楼、黄铭衍堂教学大楼,黄传经堂演讲厅、岭南堂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伍舜德图书馆、伍沾德堂岭南行政中心、岭南教授住宅大楼、超社喷泉、荣光堂宾馆及叶葆定堂MBA讲学大楼,对改善教学、科研、服务和生活条件,促进学科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131位岭南学长及各界人士集资设立的董事会奖励基金,每年奖励成绩卓越的学生和教职员。1997年,岭南(大学)学院教研发展基金由香港特区政府批准注册为免税基金,现已筹资1000万港元。  

学院成立以来,还得到了美国岭南基金会(总部设在美国麻萨诸塞州纽黑文市)的长期支持,捐助达150多万美元,大大推动了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 发展目标   把中山大学岭南(大学)学院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商学院,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将借鉴国际著名商学院的办学经验,吸引优秀的专家学者到我院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培养出高素质的毕业生,并在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和工商管理三方面做出优异的学术成果,为国家和地方的经济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路过

雷人

握手
1

鲜花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网站地图|院校地图|漏洞提交|

GMT,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17 考研 Inc.

返回顶部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