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考研论坛 返回首页

仟裡會的个人空间 http://home.kaoyan.com/?3789897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于单《论语》心得札记 (内含为人处事、交友之道,参透必终生受用!)

热度 2已有 867 次阅读2010-2-20 20:16 |个人分类:晟苌ㄖ記|

一、交友之道

     1、这个世界上对自己有帮助的有三种好朋友,就是所谓“益者三友”,是友直、友谅、友多闻。

     1)友直。直,指的是正直。

     这种朋友为人真诚,坦荡,刚正不阿,有一种朗朗人格,没有一丝谄媚之色。他的人格可以影响你的人格。他可以在你怯懦的时候给你勇气,也可以在你犹豫不前的时候给你果决。所以,这是一种好朋友。

     2)友谅。《说文解字》说:“谅,信也。”信,就是诚实。

     这种朋友为人诚恳,不作伪。与这样的朋友交往,我们内心是妥协的,安稳的,我们的精神能够得到一种净化和升华。

     3)友多闻。

     这种朋友见闻广博,结交一个多闻的朋友,就像拥有了一本厚厚的百科辞典,我们总能从他的经验里面得到对自己有意的借鉴。

     2、选择一个朋友,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而能够交上什么样的朋友,先要看自己有什么样的心智,有什么样的素养;看自己在朋友圈子里面,是一个良性元素,还是一个惰性元素,是有害的还是有益的。

     也就是说,自己修身养性,是交到好朋友的前提;而交到好朋友,等于给自己打开一个最友善的世界。能够让自己的人生具有光彩。

      二、心灵之道

     1、人首先要正确面对人生的遗憾,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下来。不要纠缠在里面,一遍一遍的问天问地,这样只能加重你的痛苦。

     2、要尽可能地用自己所可以做的事情去弥补遗憾。

     3、做一个勇敢的人,用生命的力量去化解那些遗憾。

     4、没有道德约束的勇敢是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灾害。

     5、当一个不幸降临时,做好的办法就是将它尽快过去,这样你才会腾出更多的时间去做更有价值的事情,你才会活的更有效率,更有好心情。勇敢有时候表现为一种理性制约下内心的自信与镇定。

   三、处世之道

     1、距离和独立是一种对人格的尊重,这种尊重即使是在最亲近人的中间也应该保有。

         无论对朋友还是对亲人,都应该把握一个分寸,适度为最好。

     2、少指责、少抱怨、少后悔,就能成功。

     3、说话要用脑子,做事要考虑后果,这是为人处世很重要的一点。

     4、与其怨天尤人,不如反躬自省。如果我们真的能做到把握分寸,谨言慎行,礼行天下,修身养性,我们会少很多烦恼,就自然会懂得为人处世之道。

     5、怀着乐观和积极的心态,把握好与人交往的分寸,让自己成为一个使他人快乐的人,让自己快乐的心成为阳光般的能源。去辐射他人,温暖他人,让家人朋友乃至更广阔的社会,从自己身上获得一点欣慰的理由。

    四、君子之道

     1、“君子道者三。仁者无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仁者无忧:一个人有了一种仁义的大胸怀,他的内心无比仁厚、宽和,所以可以忽略很多细节不计较,可以不纠缠于小的得失。只有这样的人,才能真正做到内心的安静、坦然。

     知者不惑:我们无法左右外在世界,只有让内心的选择能力更强大。当我们很明白如何取舍,那么那些烦恼也就没有了。

     勇者不惧:当你的内心足够勇敢,足够开阔,你就有了一种勇往直前的力量。

     2、做一个善良的人。

     3、从自我修养做起,做一个真君子。

     4、一个真君子做到了内心的仁、知、勇,从而就少了忧、惑、惧。

         做人的标准,不是苛责外在的世界,而是把有限的时间、精力,用来“苛责”内心。

     5、每一个人走上社会的时候,都会怀抱一种理想和憧憬,希望能够有所作为,但是为什么这些理想在现实中会一一破灭?一个重要的原因也是我们的“恒心”不够。

     6、君子的力量永远是行动的力量,而不是语言的力量。

  五、天地人之道

     1、中国人的人格理想:既有一片理想主义的天空,可以自由翱翔,而不妥协于现实世界上的很多规则与障碍;又有脚踏实地的能力,能够在这个大地上去进行行为的扩展。

    2、我们的眼睛,看世界太多,看内心太小。

    3、你宽容一点,其实给自己留下一片海阔天空。

    4、在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人就是眼下需要你帮助的人,最重要的事就是马上去做,最重要的时间就是当下,一点不能拖延。

       六、理想之道

     1、一个人的发展,最重要的往往不在于终级的理想有多么高远,而在于眼前拥有一个什么样的起点。

     2、理想之道就是给我们一点储备心灵快乐的资源。

     七、人生之道

     1、“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2、三十而立,就是建芷心灵的自信。

     “三十而立”并不是通过一个外在的社会坐标来衡量你是否已经成功,而是由内在心灵标准衡定你的生命是否开始了一种清明的内省。

     3、四十而不惑:就是人能够自觉按照中庸的理念去思考、行事。即使外部世界给你许多不公正、打击、缺憾,你也能在坐标上迅速建立自己应有的位置。

     4、五十而知天命:人在这个时候已经有了一种内心的定力,基本上可以做到不怨天、不尤人,不为外物所动了。

        当满世界的人都在夸赞你的时候,你不会因为这种鼓舞而多往前走一步;而当全社会都在指责你,都在非难你,都在说你做错的时候,你的内心并不泄气,依旧会见你认定的想法。 内心有种定力去应对外界。

     5、六十而耳顺,就是不论什么样的话都能听得进去,都能站在发言者的立场去想问题。

     6、其实人的年龄有生理年龄、有心理年龄、还有社会年龄。如果我们在二十岁、三十岁能够提前感悟到四十岁、五十岁的境界,已经建立了明晰的内心价值系统,已经能够在社会给予的压力变为一种生命的张力,已经可以做到从心所欲那样的一种淡定从容······那么我们说,这样的生命,才是有效率的生命。

     7、只有建立内心的价值系统,才能把压力变成生命的张力。


路过

雷人
1

握手

鲜花

鸡蛋
收藏 分享邀请 分享到人人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回复 兰泽 2010-2-21 08:41
喜欢!似有无限的张力。

关于我们|商务合作|小黑屋|手机版|联系我们|服务条款|隐私保护|帮学堂| 网站地图|院校地图|漏洞提交|考研帮

GMT+8, 2025-7-7 01:03 , Processed in 0.091143 second(s), Total 12, Slave 12(Usage:3M, Links:[2]1,1_1)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17 考研 Inc.

返回顶部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