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考研论坛 返回首页

wuyangyu的个人空间 http://home.kaoyan.com/?3903995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考研我们如何选学校选专业

已有 325 次阅读2010-3-21 14:51 |

考研我们如何选学校选专业
 [b]  选择考研专业和学校的五大考虑因素:
  [b]以专业定学校[/b]
  从专业角度选择学校,还是从学校的角度选择专业?通常来说,考生在考研报名时,首先会选择好学校,其次会选择差点学校的好专业。
  在此建议考生,在定报考院校时,先选定专业,从专业的角度选择学校。因为研究生教育同本科教育不同,主要侧重于学生的学术科研能力,是向高度专业化的过渡。考生报考时选择的专业可能会在今后的学术研究中产生重大影响,并伴随自己终身。
  [b]以兴趣定专业[/b]
  那么考生应该如何选定专业?考生在选择专业时,首先要考虑兴趣,自己对什么专业最感兴趣,对什么专业了解最多,对哪方的研究领域最擅长,以后想从事哪方面工作。兴趣是内在驱动力,是内因,最能调动起考生的主观能动性。对所报考专业是否有基础也是考虑因素之一。有些考生所报考本科所学专业,而有些实力不俗的考生凭着自己对某些学科的兴趣选择跨学科报考,这些都值得提倡。例如:有些考生本科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但对国际贸易专业感兴趣,经过长期的国际贸易专业学习,最终成功跨专业考研。
 [b] 选专业看需求[/b]
  社会需求也是考生在选择专业时要考虑的因素。现在有些研究生专业虽然社会认可度高,但随着该专业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社会需求就会呈现递减趋势,考生毕业后的就业可能会比较困难。所以,考生在选择社会评价较高的专业时,也要考虑社会需求,了解所选专业的社会评价与社会需求是否平衡。
  从近几年的报名情况来看,考生多集中于工商管理、计算机应用、法律、企业管理、金融、通信等专业。这些专业的毕业生虽然待遇高、需求大,但社会需求量较前几年明显“缩水”。一些以往不太引人注目的专业,如信用管理专业、资产评估专业等,却悄悄地“火”了起来,社会需求量也在逐步增加。
  [b]备考难易程度[/b]
  不同报考模式复习备考的工作量和难易程度是不同的:
  一、本专业本校报考。这是考研志愿选择中最为普遍的一种模式,也是成功概率最高的。一般来说,只要专业不错,学校也还可以,多数考生都会自然而然地选择报考本校本专业。
  二、本专业跨校报考。本专业跨校报考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虽然专业不错,但原单位一般,考生想考到一个更好的招生单位去;二是原单位太热门了,考取的把握不大,所以考生选择其竞争相对缓和的报考单位。
  三、跨专业本校报考。学校牌子不错,但想换个更好或更喜欢的专业的考生可以选择跨专业本校报考。由于隔行如隔山,跨专业报考有较大的难度,且这种难度和专业之间关联度成反比:原专业和报考专业之间的关联度越小,复习和考试的难度就越大。
  四、跨专业跨校报考。对原先的专业和学校都很不满意,决心要开辟全新天地的考生会选择跨专业跨校报考。这种模式备考的工作量和难度最大,不仅面临着大量陌生的专业课程的学习,而且在复习资源、信息渠道等方面均处于不利地位。
  那么,考生到底如何确定报考专业和招生单位呢?我们认为,贯穿整个决策过程始终的,是两个关键的要素:考生自身的意愿和条件;完全而充分的信息。这实际上也就是报考的主观和客观条件。
  [b]专业选择——留守,还是跨考?[/b]
  [b]继续留守本专业,还是跨考新专业?[/b]
  无疑,考研选择本专业的把握性要大得多,也容易得多,因此,考研成功的可能性就大一些。客观上讲,跨专业考研的成功的比例相对是较小一些的。一般而言,除非是特别想换专业,并且对你所感兴趣的专业有一定的了解和功底,放弃本专业选择跨考也不失为一种选择。毕竟放弃,意味着一切重新开始。新的学科知识、新的学习方法,不是你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就能掌握并运用自如的。因为面临种种这样的情况,跨专业考生会处于劣势。因此,你所选择的新专业最好是曾经修过的第二学位。总的说来,平时关注较多,或者与本专业关联性很大的专业,复习起来会比较轻松容易,跨考的难度也不会很大。但是一般来说,跨专业考研的同学应更早作准备,以保证必要的学习时间。因为,俗话说,“隔行如隔山”。因此需要在专业课上面投入比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才能弥补自己同本专业考生竞争的劣势,从而取得最后的成功。
  文科与理工医科的互转危险指数:★★★★★
  文科属于社会科学,理工医科属于自然科学,两者的学习和研究虽也有某些共同点,但总体来看是迥异的:首先,文科的思维方式比较活跃,灵活自由,感性,而理工医科的思维方式规范、理性。因此文科生选择理、工、医科很不占优势。其次,文科专业靠长时间的积累,理工医科学生难以在短时间内达到文科专业学生的知识水平,这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去理解和把握文科专业内在的理论框架,也更加需要一种悟性。这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得到的。
  理工科与医科的互转危险指数:★★★★
  理工科和医科专业虽然都属于理性思维方式的学科,但由于它们各自理论性强、应用性强、操作性强,而且还需要严密的科学规范,所以这些专业的学生最好还是继续攻读本专业,如果换一个领域,精力会不易集中。
  文科专业之间的互换,理工科专业之间的互换危险指数:★★
  文科专业、理工科专业之间的互换,是专业重新选择里难度系数最小的。大的学科门类一致的情况下,学科内的知识是相通的,学习方法模式比较相似,因而挑战系数相对较小。
 [b] 如何选择报考院校?[/b]
  [b]质量高低[/b]
  在质量高的单位可以真正学到一些东西,使三年时间不会白白浪费。判断质量通常可以看这几个方面:在该专业领域内的地位;导师质量;单位近年来学术成就等。
  [b]名气大小[/b]
  名气往往是质量的一个外在评价指标。而且,响当当的单位,通常有利于研究生开展研究,也有利于就业。
  [b]竞争态势[/b]
  各招生单位由于质量高低、地理远近的缘故,同一专业的报考人数可能相差很大,竞争态势也就高低不同。结合自己的实力,可以尽量避开竞争焦点,提高自己的录取概率。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收藏 分享邀请 分享到人人 举报

全部作者的其他最新日志

评论 (0 个评论)

关于我们|商务合作|小黑屋|手机版|联系我们|服务条款|隐私保护|帮学堂| 网站地图|院校地图|漏洞提交|考研帮

GMT+8, 2025-7-7 17:59 , Processed in 0.077601 second(s), Total 10, Slave 10(Usage:3M, Links:[2]1,1_1)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17 考研 Inc.

返回顶部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