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想考广告的人,套用一句广告词应该不为过吧。
这是我这么长时间感受最深的一句话。
很多时候我们会胡思乱想,我之前也有过这样的状态。因为是二战,在2011年考研成绩出来到六月末之间,我都很迷茫,不像一战时那么坚定,那么自信,甚至有一种感觉,自己输不起了。以至于给自己灌输了很大的压力,似乎没有考上的话,我就没有出路了。
感谢导员提醒我,验证自己想法的最好的方式就是去通过实践,他建议我先去找一份工作。那阵子迷茫到不知道简历要怎么写、不知道要找什么样的工作、不知道要到哪个城市找工作,我想这是很多跨考生包括刚毕业的学子都会感到困惑的事情。但是从你开始投简历那一刻开始,通过求职网站上的搜索关键词,你慢慢就会锁定一个或多个你想要工作的行业、然后敲定一个城市、修改自己的简历、寻找突出自己强项的方式,一切当你开始着手去做的时候,答案其实就浮现在你的眼前了。
用上面的一个例子,就是想说,其实我们总会在做一件事情之前高估这个事情的难度,从而产生一定的畏惧心理。例如专业课在看专业书的时候不知道从何下手、很厚的一本《营销管理》,到底要如何做笔记?专业课的题没有答案,甚至从学姐学长那儿获得的经验也很少,到底要怎么看专业课?专业课到底要怎么答题?这些问题,在去年一直困扰着我,加上总认为自己是理科生,不擅长答文科的题,最终的结果是,我去年并没有认真地去思考过专业课真题,甚至有些题,我想当然的认为考过了不会再考了,例如危机传播的框架这道题。。。
与其在这边疑惑着,不知道该怎么去答,不妨仔细针对真题,去寻找书上在哪里提到了这个问题的,书上针对这个问题举了什么例子,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这个例子,然后自己计时,不看书,完全自己答一遍这个题。答题过程中,注意思考,怎么才能条理清晰地答题,这个问题,我还能不能挖掘得更深一些,例子我还能不能多举几个,同一个例子能不能用别的理论解释。。。
通过这样做题,你慢慢就会发现《营销管理》哪些章节是重点了,接着还有一个关键的步骤就是把营销管理的框架梳理出来、哪些章节彼此之间有联系、哪些章节在《当代广告学》中也出现了,能不能形成自己的框架。。。
这样看书,你就不会觉得《营销管理》是那么的厚、那样的深奥,你要做的其实就是形成自己的知识框架。另外,多看看期刊,和一些经典的广告吧,使自己在整个考研过程中都充满乐趣,带着满足感睡觉,做个幸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