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三(上)很快就结束了,这个学期是我最不用功的一个学期,完全没有按照我大二暑假制定的计划走。现在想想,其实无论我制定了多么完美的计划,真正能够执行的真是少之又少。这让我感到巨大的挫败感,为什么我当时能找出那么多个不执行计划的理由。。。原来读中学的时候,班主任都会让我们写新学期的打算,我几乎年年写的都一样,也就是为了完成任务,根本没想过要去执行,我也没想过要改变什么学习方法、学期态度之类的,一直就是这么读过来的,成绩不算很好,但也属于让老师家长放心那一类的。
从小就被家人灌输了要好好读书,多学知识的观念,还曾大言不惭的说要去北大清华读博士,将来要出国。现在看来当时真的傻的可爱啊。高考失利了,勉强进了一个二本学校。家人虽没有过多的责怪,但自己心里难过了好久,估计会一辈子耿耿于怀。到了大学,“考研”是个热点词汇。刚入学不久,就有人问我考研么?我想也没想,说要。可当问我为什么考研时,我突然答不上来了。仿佛考研就像每天要吃饭一样理所应当。知道大二暑假,我才真正思考为什么考研,也在那时动摇过考研的念想。不过最后还是坚定了考研的决心,并把考研的原因归结为“责任”,对家人负责,也对自己负责。于是在那个暑假我开始规划我的考研生涯,开始真正的了解考研,并有目的的制定考研计划。可是大三这一学期我什么也没坚持下来。这里我有80%的错,不是为自己开脱,“奖学金门”事件会成为我心中永远的痛。自从这个事件发生后,虽然老提醒自己要豁达,但老是会不经意的想起,心就会隐隐作痛,特别是在我看书的时候,这种感觉让我没法集中精神,甚至一度产生了厌学的情绪。这个学期的成绩也很不理想,自我批评下。寒假带了两本书回来,虽然玩掉了大半个寒假,但好在迷途知返,如今也能每天坚持看一章节了。
马上就要开学了,考研的日子也越来越近了,只是希望自己不要被软弱、懒惰打败了,犯了错不要紧,但不要知错不改,甚至一错再错。培养自己的学习热情,养成自习的好习惯,把原来落下的再补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