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地质名词解释

已有 1021 次阅读

1、构造运动是指由于地球内部原因引起地壳结构改变的运动与作用,也称为地壳运动。构造运动是造成构造变动的原因。

2、假整合又称平行不整合。指同一地区新老两套地层间有沉积间断面相隔但产状基本一致的接触关系。上下岩层时代、岩性和古生物特征均不连续,说明下伏岩层沉积以后,地壳上升隆起,沉积作用中断,遭受风化剥蚀,后期该区重新下降,接受沉积,形成上覆岩层。

3、在地壳运动的强大挤压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叫做褶皱。褶皱的基本单位是褶曲,褶曲有两种基本形态,一种是向斜,一种是背斜

4地质构造断层的一种。是根据断层的两盘相对位移划分的。 断层形成后,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的断层称正断层。

5、由冲断层及其上盘推覆体和下盘组合而成的整体构造称为推覆构造

6、贝尼奥夫带是位于海沟处平行于海沟的震源带。

7、转换断层是断层的运动方向和运动性质在断层的两端发生转换,由平错变化为拉开,表现为以脊轴为界,左右两侧的地质体整体地作同步的分离运动。

8、岛弧是大陆边缘连绵呈弧状的一长串岛屿。与强烈的火山活动、地震活动及造山作用过程相伴随的长形曲线状大洋岛链。

9风化作用是处在地表环境下的岩石必然受到大气中O2CO2、渗透到岩石缝隙中的水以及生物的作用而发生破坏,发生机械崩解或化学分解,完整的岩石最终变成松散的碎屑一直土壤。

10、含低价铁的许多金属硫化物矿体经氧化所形成的褐铁矿长覆盖在矿体的表层,出露于地表,称为铁帽。

11旁蚀作用也称侧蚀作用。流水拓宽河床的作用。侧蚀作用主要发生在河床弯曲处,因为主流线迫近凹岸,由于横向环流作用,使凹岸受流水冲蚀,这种作用的结果,加宽了河床,使河道更弯曲,形成曲流。

12、河漫滩是位于河床主槽一侧或两侧,在洪水时被淹没,中水时出露的滩地。

13、羊背石是突起于冰床上的坚硬基岩受刨蚀后变为一系列低缓的椭圆形小丘,其长轴方向与冰川流动方向一致,且迎流坡较平缓,并有许多冰擦痕或磨光面,背流坡为陡坎。

14、冰碛物是指冰川搬运和堆积的石块和碎屑物质。

15、隔水层指空隙细微,能含水但难于透过水的岩层。

16、石钟乳是指碳酸盐岩地区洞穴内在漫长地质历史中和特定地质条件下形成的石钟乳、石笋石柱等不同形态碳酸钙沉淀物的总称

17、浊流是含有大量悬浮物质,因而比重大,并以较高速度向下流动的水体。

18、泥炭是沼泽中的典型沉积物,是腐殖物质与沼泽中的泥砂及溶解于水中的矿物等混合形成的。

19、黄土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一种特殊的第四纪沉积物,其形成与风的作用有关。风将荒漠中的粉沙、尘土搬运到沙漠的边缘堆积成的堆积物。

20、滑坡是块体沿着凹面朝上的弧形滑面下滑并且沿水平轴向后旋转的块体运动。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网站地图|院校地图|漏洞提交|

GMT,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17 考研 Inc.

返回顶部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