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考研论坛 返回首页

为考研狂的个人空间 http://home.kaoyan.com/?4443339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考研政治考试——最难的内容,看过,迎刃而解!!

已有 688 次阅读2010-10-30 15:32 |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 重要考点 
郑重声明此文转自恩波名师:徐明德老师博客!!
愿大家能给大家考研带来帮助,共同分享!!

唯心主义在与唯物主义的斗争中也在不断变换自己的形式,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是主张精神是世界的本原,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精神的产物,是第二性的。

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

 

    共性

   个性

代表观点

主观唯心主义

精神是世界的本原

主观精神

存在就是被感知、我思故我在等

客观唯心主义

精神是世界的本原

客观精神

神、宇宙精神、上帝、绝对理念

主观唯心主义片面夸大感性认识,把人的主观精神、主观意志当作世界的本原,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人的主观意志、主观精神决定的。主要主张有:

“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陆九渊(宋);

“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王阳明(明);

“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复合”——贝克莱(英国)

“我思故我在”                     ——笛卡尔( 法 )

“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康德(德)

“物是感觉的复合”                 ——马赫(奥地利)

“万物皆备于我”                   ——(孟子)

“人是万物的尺度”                 ——普罗泰戈拉(古希腊)

以上观点都是把感觉夸大为派生物质的根源。最后必然导致“唯我论”。

客观唯心主义片面夸大理性认识,把某种脱离人类的精神当作世界的本原,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某种“客观精神”的产物和表现。客观唯心主义把理性夸大为脱离物质的绝对。主要主张有:

“理在事先”“天下物皆可理照”         ——朱熹(宋)

“理也者,实也,本也”                ——程颐

“道是天地之根,万物之母”,“道生万物”——老子

“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          ——柏拉图(古希腊)

“绝对精神” “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异化” ——黑格尔(德国)

“天命”                              ——(孟子)

“宗教创世说”;鬼神论;迷信思想:“命中注定”;“天命难违”;“死生由命,富贵在天”

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本质是一个,都把精神当作是世界的本原,把物质当作是第二性的,颠倒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实质上不过是僧侣主义(也称信仰主义,认为信仰先于或高于知识)的一种精巧形式。如列宁所说,它们之间好比是不同颜色的魔鬼之间的区别,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是根本错误的。

 

     示:

(1)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不能混同。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区分哲学的基本问题和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3)不要将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特有观点混淆。如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与意识对物质的能动性、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与物质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认识是反映与认识和能动的反映。前者是所有唯物主义的共同观点,后者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特有观点

(4)旧哲学把哲学看成“科学之科学”认为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而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和具体科学两者之间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而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5)西方的人本主义不同于近代人道主义。近代人道主义崇尚理性和科学,倾向于唯物主义(旧唯物主义)。西方的人本主义也不同于当代流行的“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人为本”是理性和科学的产物,强调尊重客观规律性和发挥主体能动性的统一

(6)“意识转化成物质”是需要条件的。这一条件就是必须是正确的意识指导实践在改造世界中获得成功。因此,“意识可以转化成物质”的论断是正确的。“意识必然转化为物质”的论断是错误的。

(7)下列说法都是错误的。“哲学就是世界观”(不确切)哲学作为一门学科,它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世界观的理论化和系统化。世界观则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或根本观点。世界观是每一个有相当生活经验的人都有,但并非每个人都自觉地系统地掌握某种世界观的理论体系。原始社会的人也有世界观,但还没有哲学;“哲学是说明哲理的学问”(同语反复);“哲学是理论体系”(定义过宽);“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定义过窄,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范围)。

(8)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下列说法都是错误的。“哲学基本问题是经验和知识的关系问题”“哲学基本问题是经验和逻辑的关系问题”“哲学基本问题是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个方面是主观和客观的关系”“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问题”。以上命题都是试图用认识论的问题来取代哲学基本问题。

(9)“物质和精神是并行不悖的”属于错误的二元论思想。

(10)“辩证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是一样的”这种看法是不全面的。两者虽然都承认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否认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而辩证唯物主义承认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11)凡唯心主义者都不承认世界的可知性,这一观点是错误的,大多数唯心主义者也承认世界的可知性。

(12)“与物质和意识的概念相并列,出现了第三个更为广泛的概念——信息,信息的天职是消灭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的对立”。以上说法是错误的。信息固然不能归结为某种具体的物质,但信息仍然是依赖于一定的物质过程和能量过程的。

(13)唯心主义不等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不等于辩证法,有的唯心主义者也承认辩证法,有的唯物主义者(机械唯物主义)则采用形而上学的观点看待世界。

(14)“唯心主义均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这是错误的论断。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也就是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世界的问题,唯心主义者不一定全都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就是说,它们不一定都是不可知论者。只有那些不可知论者才根本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

(15)哲学的党性和阶级性既有联系也有区别。阶级性是党性的基础,党性是阶级性的理论表现。党性指的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立场的根本对立,阶级性指的是在阶级社会中哲学服务于一定的阶级及其利益。

(16)“唯物主义产生于诚实,唯心主义产生于欺骗”的说法是不完全正确的。诚实有助于形成唯物主义,欺骗必然要导致唯心主义。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产生有深刻的认识根源、社会根源和阶级根源。

(17)“意识是由物质产生的,因而一切物质都有意识”的认识是错误的。意识是由物质产生的,但并非一切物质都有意识。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社会的产物。认为一切物质都有意识,是物活论的错误观点。

(18)“可知论是一切唯物主义的共同点”的认识是正确的。一切唯物主义都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因此,一切唯物主义都坚持反映论,这就必然得出世界是可知的结论。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收藏 分享邀请 分享到人人 举报

全部作者的其他最新日志

评论 (0 个评论)

关于我们|商务合作|小黑屋|手机版|联系我们|服务条款|隐私保护|帮学堂| 网站地图|院校地图|漏洞提交|考研帮

GMT+8, 2024-5-28 15:05 , Processed in 0.054972 second(s), Total 10, Slave 10(Usage:3M, Links:[2]1,1_1)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17 考研 Inc.

返回顶部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