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考研论坛 返回首页

leijie1111的个人空间 http://home.kaoyan.com/?4570027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最后福利:2014武大文学院文学类考研复习侧重+冲刺方法+答题技巧 ...

已有 2090 次阅读2013-11-9 10:05 | 浪漫主义, 现代文学, 比较文学, 中国古代, 现代作家

2011级浑水摸鱼考到武大,带领12级、13级合计20多人走进武大文学院。在校期间几乎听完文学类所有老师课程,主要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和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两专业间摸爬滚打,虽学业无成,但也受益匪浅。13级考博复试后未被录取,然而未中断我的学业路,我租了一个单间,继续看论文、阅原著,向大师请教,沉潜中外。日子虽苦,却自得其乐。以下为一些武大文学冲刺技巧,复习侧重,答题规律,希望对各位有用,祝福,金榜题名!

复习侧重

所谓侧重,其实是一个伪命题,也只是一个相对的侧重。我们知道考试都是以分数论英雄,谁分数高谁就是王者,因此谁也输不起,一分也丢不起。

就专业课来讲,科目一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学理论:中国现当代文学大致70分,文学理论大约25分,中西文论两个简答题合计大约25分,再是评论写作每年固定30分。侧重点一看便知: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中国现当代文学之中又侧重中国现代文学,而现代文学只有30年左右的时间,钱理群的教材是比较好复习的现代文学教材。如果能够将20世纪中国文学史贯通起来复习,则可以取得更好的复习效果。

科目二中国古代文学与外国文学平分秋色,基本上每个科目考察都是75分左右,其中古代文学侧重先秦散文、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这与武大古代文学老师师资很有关系,老师基本上侧重于研究这三大块,其中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为每年大题必考内容。外国文学侧重希腊戏剧,文艺复兴,浪漫主义和20世纪现代作家。外国文学还紧跟时代步伐,每年都会考察一些教材上没有的作家,这也对考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外国文学基本上还是考察最经典化的作家及其作品,不考察比较文学理论,复习的时候应该注意多复习经典作家。

综上可以看出,武汉大学文学院文学类的复习,主要还是侧重文学史的复习,文学理论其次,分值最小的是中国古代文论和西方文论。对于一心只想多拿分但又不能保全所有的同学,那就只能舍弃一些科目了,中西文论估计不过来,可以只适当复习下重点,这之外,将最重要的经历放在中国现当代文学(2本书100年左右)、外国文学(2本书各国最经典作家作品)和古代文学(4本书,侧重先秦唐宋和明清)三个文学史科目上,最容易拿分。

 

从近五年题型来看,两张卷子必考的题型有名词解释(时有时无)、简答、论述,还有文学评论写作,在文学史上地位重要的作家仍是命题的重中之重,所以对这样的作家要做到全面复习,包括他的非重要作品和非重要题裁的写作、文论等;名词解释的范围非常广,但绝大多数都能在课本里找到,有些较为生僻,这就要求考生对课本上的任何细节知识都不能放过。

20122013年出题有一个几个新倾向:题量减少,但分值增大,因此考生需要更加精准地把握试题,不然可能导致因错一题,而失掉大局;注重考察考生自己的想法和逻辑能力(比如文本分析和针对某些现象、命题给出自己的看法等),出现一些时间跨度较大的题目(如西方漂泊文学的表现形态、新诗在现代的发展轨迹、中国现代妇女命运的变化)。这就要求考生不能再一味死记硬背独立的知识点,而是要在复习时要有意训练自己的逻辑能力和分析文本的能力,最终将整个学科体系打通;喜欢考查比较类型的题目,特别是在外国文学方面,如11年、12年的题目。

综合分析近6年的试题来看,文学类的考题难度逐渐加大,对考生的基础知识、理解判断、逻辑归纳能力的要求均逐步加大,因此对我们备考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重视基础,还要注重能力的提高。

综合看来,文学院出题还是沿用基本参考书,但考查视角最近几年寻求新颖,避免死板的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在出题上越来越趋向综合化、系统化的考查。

变化:从死背教材到提高分析归纳能力。

考研总的来说可以说是专业课的较量,公共课过线很容易,但是拿高分很难,恰恰相反,专业课得分很容易,只要你自己肯下个功夫,考研专业课单科90分容易拿到手了,但是如果想考上武大,两分专业课的平均成绩应该在115分以上,这样公共课的的平均成绩要有65分,这样360分的总分才基本可以保证复试也顺利,因此说,专业课才是王道

对于专业课的复习,首先要找到最适合备考的参考书。武大从09年开始,便没有指定参考书,但考题也基本沿用08年指定的几本基本参考书。考武大,掌握这几本书还远远不够,因为题目难度深度都在不断的加强,只有多读原著,多看学术专著,扩展视野,增强分析能力,才有可能考上。本资料提供的参考书,对于考武大,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看起来确实很多,但只要你入门了,将知识点打通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有时候一两天就可以看一两本书,不仅不累,还很享受。希望你在备考专业课的过程中,跳出简单的死背教材的模式,而要在掌握教材的基础上,将各个知识点打通连接,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增强自己的学术分析能力,从而在考试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书与试题

大多数文学考研名校并没有给考生指定参考书,这是因为对于文学考研而言,参考书的指定也就意味着思维与答案的限定,不指定参考书也让这所学校显得很霸气:看我参考书都不给,你爱考不考!

但在实际的复习过程中,我们依然离不开那些主流的参考书,如袁行霈主编的《中国文学》,钱理群主编的《现代文学三十年》,童庆炳主编的文学理论系列教材。这些教材是学界各学科比较主流的研究成果,其权威地位已经被大家公认,对于每个学校的考研复习都有很大的参考作用,因此不得不看。

这些书是教材。教材是特点是有一定的理论体系的指导,讲究全面,又要有重点。文学史是研究文学的历史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多半都按照年代的顺序贯穿全书,讲述时代文学的特征,一代代文学家的生平及作品,艺术特色及影响,等等。按照约定俗成的编法,文学史教材在我国呈现出集体操作,划分章节和拼凑完稿等特点。即使有再周密的全盘计划,但也免不了各章节之间的些许矛盾。教材按照稳字当先的做法,很多的真知灼见因怕引起争议并未在教材中显现出来。

然而考研试题由如何?考研试题一般分为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和写作题目,每个题目都有着极强的针对性,也就是问题意识:每一个小题目,事实上都可以拿来作一篇论文,有的论述题甚至可以用来作一篇博士论文。每个考研试题都是具体的,有极强的针对性,简洁明了,这是文学考研试题与思维缜密、论述全面的教材不大的不同点。

考研复习到11月份,基本上每个同学都已经在文学基础知识上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对于文学理论、文学史、作家生平及作品特色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并有自己独特的体悟,因此在10月份以后的复习我们并不能够一直盯着教材,而需要另谋蹊径。

这时候,是融会贯通的时候,是总结的时候,是要准备蓄势待发的时候,因此不能在复习的时候去过过教材,从头到尾再去看几遍,时间来不及,效果也不会好。

在这里给几点复习小意见:

1、 建构自己学习的体系。很多同学复习时候都是做了笔记的,笔记此时用正当其时。教材上的知识,如果不经过自己的消化吸收,它永远都属于教材,属于学者,而不属于你。建构起自己的知识体系需要融会贯通,把很多基础学科的知识汇总到一起,并有自己独到的思考。

2、 采取与教材不同的思维方式去重新关照教材,反观能让我们对文学史有一个更好的线索。拿古代文学史来讲,一直以来复习都是按照朝代复习,而此时的复习你能否找几本按照文体分类的专著来重新把握下古代文学史?文学史有多种多样的写法,很多学者之间的观点并不是完全相同的,看看他人的观点有利于开阔视野,补充一本教材带给我们的不足。

3、 文学习题集。考研复习到后期,最好看几套文学考研习题集。本书的试题都是历年全国名校的真题,提供了答题思路及相应点拨,对考研复习有极大的帮助作用。此时看习题集,对于基础较好的同学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意味着自己所有的知识储备都能在此融会贯通,因此也是惬意的事情,看书速度可以非常快。

4、 适当找点有深度的论文看看。一篇论文最大的特点也是有着极强的针对性,因此也建议在后期复习的同学能适当找些跟文学考研重难点相关的论文看看。

在考研后期,通篇地再去看参考教材的方法并不可取,参考书此时的作用更应该是查阅的作用:当我们在复习试题中有不懂的地方,或者在构建自己体系有不懂的地方,我们再返回参考书对应的章节,看看教材是怎么说,以此对比,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可以提高效率,也节省了考生的时间。

    注重参考书与考研试题的不同特点,在后期复习和冲刺复习中更加有针对性地融会贯通,将所学的基础知识关联起来,以此希望能在综合能力上有质的突破。


深度复习

冲刺阶段,应该有重点的深度复习。

所谓深度复习,是指在此时的复习不仅仅局限于一个作家的生平和作品,了解点有关作家的常识,而是要将作家的生平与作品结合起来,尤其注重作家作品的写法及独特性,将有关作家作品的来龙去脉、个性特点、历代流传等一网打尽。有个规律有目共睹,就是在中国,出题者出的试题,总是考察独特性和非凡性,而很少去出那些“相貌平平”的知识。例如古代文学史中,魏晋时代的考察特别多。为什么呢?因为这是中国的文学开始了“自觉”的时代,这将“文”与“笔”分开,文学由此获得了自己的独特性,而不是以前文史哲不分。特殊时期文学的特点,犹如一个人拥有了独特的个性,因此可以在同类中显示出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而先秦散文、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就在因其独特的个性,在古代文学的考察中屡见不鲜。

最后阶段,应该更看重重难点,我们已经无法再去顾及所有的“全面”。复习到一定程度,结合一些名校的考题,稍有独立判断和通识积累的同学其实就能一举自己的判断总结出那些是文学考察的重点。我在本冲刺宝典中,已经基本列举所有科目的重难点,请同学在复习的时候依据试题的考察范围,结合自己的优劣势等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对重难点加深复习,让自己成为一个复习有深度的考研者,而不是一个肤浅盲目的过路客。

此时的复习可以以小专题的形式进行,例如古代文学,可以以文体的形式;现代文学的复习,从各大名家及其比较特点来把握;当代文学,可以根据文艺政策的变化对文艺状况的影响来复习。当然以上只是举个例子,不尽然需要如此复习,只是提供一种参考的思路。

文学试题分为两种,一种是文学通识题,这种题目是业内人士都需要掌握,各大名校都常考到的重点难点。通识题的重要性有目共睹,这些重难点无论是哪个学校考了都不算偏题,例如《诗经》、《史记》或《红楼梦》。另外一种是你所报考的学校所偏好的范围,例如武大侧重考察唐诗宋词,明清小说。这二类划分的标准不是很明确:很多学校都考察的重点武大可能也考察,更说明了这些重难点的不可替代性。这里想强调一点:你所复习的范围越大,程度越深,你的水平越高,因此你所看到的这些题目就越简单,就越来越像通识题,而不是武大所侧重的考察点。很多同学在复习的时候不走正路,专想着武大考察的重点难点,一心只想掌握一些小技巧,这固然是好事,但不能过分。武大的名师们也是全国的名师,其实说白了,对于硕士阶段的考察来讲,基本上都是一些基础题通识题,而无论是古代文学、外国文学,还是现当代文学和文学理论,其中的重点难点多之又多,每年考察的可能性都有,某一年考察了并不能完全代表武大对之的偏好。复习,得釜底抽薪,得稳打基础,这点需要从意识上严格要求自己:尽管找点技巧抓点规律很重要,但一定不要将之奉为金科玉律,一成不变地去遵守实践,而是要从态度上扭转投机取巧的做法,从基础做起,从细节做起,才能在最后的决战中战胜自己,也战胜那些素未谋面的对手,最终胜利进军珞珈山!


答题题型及技巧

相对政治和英语而言,专业课是没有多少技巧可行的,因为每门专业课也就只有六七道题目,考生大都已经熟悉答题套路,思维方法,我在【真题解析】之中也为大家准备了很多的参考答案,基本上来说对于一个文学考研者来说,考场的答题是有把握有信心的,但这里还是谈几点小细节:

名词解释

1、  名词解释时有时无,有的话是3~5个名词需要解释,最好是按照参考教材中的定义作答,准确最重要,然后扩展相关内容。但是往往这部分题目答得越标准规矩,越容易引起阅卷老师的注意和好感。答题时候注意写重点要点即可,如对于一个流派,写完时期、创办人、主要代表人物、代表作、流派的特点、消亡原因等等即可,踩点给分,不会说的适当说模糊点,千万不要把人物或者时间搞错,有错误的话扣分严重。1213年连续两年没有考察名词解释的题目,并不能代表14年就不会考察,这个谁也没用把握。如果考试的时候遇到了,也请同学们无需烦恼,按部就班地尽量规矩地在自己有限能力之内答题就可以了。关键词:名词解释重关键信息,多打出who\where\how\when\why等关键信息吸引眼球,中规中矩,不求观点新。

名词解释的考察算是有些规律的。通常来讲,一些经典的名著,常考的如《红楼梦》、《水浒传》类似的相关考题不会拿来考名词解释,而会把一些稍微偏一点的但有在硕士生考察时不好深度出题考察的,比如像明清的词派,浙西词派、常州词派这样的流派容易被考察,复习的时候需要记忆一些关键词,但无需去深度复习。名词解释属于认知型题目,所考题的对象易于提取出来一个点,比如人物,比如作家,比如作品集,比如文学派别,比如文学期刊,而那些经典作品的深度考察或者比较探究,不会出现在名词解释当中。

请同学们翻到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第四卷清代文学目录:绪论关系清代文化环境,可能考,然而清代更可能考的还是那些最有名的小说和稍次一点的戏曲,因此第二章《清初戏曲》与<长生殿><桃花扇>》、第四章《聊斋志异》、第五章《儒林外史》、第六章《红楼梦》多是关于简答题和论述题的考点,需要深度复习,全面掌握,达到一定的水平。而对于第一章《清初诗文的繁荣和词学的复兴》、第三章《清楚白话小说》、第七章《清中叶诗文词多元发展的局面》、第八章《清中叶的小说戏曲和说唱文学》这些章节,只需要挑出一些重要的古代文学常识,如小说、作者、人物,尤其是流派,掌握一些基本的信息,就基本算可以应付名词解释了,不过桐城派和公安派还是很重要的,也可能会考大题。但在开始复习的时候还是需要全面复习,刚说的以上这些是在冲刺复习的时候可以用到的一些如何重点复习的小窍门,也请同学们酌情使用,不能死板教条。这是清代文学,同学们也可以依据以上的方法,将其他时代的文学或者现当代或者外国文学给自己理清楚。

简答题

2、  简答题一般是每个10多分,答题注重条理性,两套试卷合计10个左右,一般考的都是基础知识,不会很难,只需叙述出自己的理解就好,答案不求奇,但求稳定。答题时候直接切中要害,直奔给分点,多给作品例子来回答,会增强说服力。答题时候用1)、2)、3)类似要点标注,重点要点一目了然,方便老师给分。简答题,字数不要写得太多,能围绕题眼简要答出关键信息,适当举例子即可。简单题其实只是比名词解释题目相对复杂了一点点,在答题的时候两三段就可以表达清楚自己的观点了,千万不要像论述题目那样写很多。这点要特别强调:文学考研试题其实大多数考生都有很多话说,因此在简答题上我们总希望能够考官识得千里马,恨不得将肚子里的所有墨水都给考官展示看,但注意啊,简答题只是开始答答题的开始,千万不能动辄大几百字,要有条理地作答,能够回答清楚简答题的内容就可以啦,写多了后面的时间是不够用的。一般来说,考研专业课的答题纸都是白纸,自己写答题序号,基本上每单页答1题。如果感觉没有写完,可以适当在写下一题的时候与下一题空出几行的距离,以便于到最后可能的补充。

论述题

3、  通常有3道论述题,分值很高,考的是综合能力,要将其完全作为一个小论文来写。注意结构(跟简答类似),要有开头、要点、结尾。基本上每个题考的都是一位作家的总体创作或是对一个命题、一个体裁的认识。有些题目可能有多门课程和参考书的综合和交叉,在外国文学中比较常见。这部分题目需要考生在理解书本的基础上运用自己的理解和知识做适当的延伸。答题技巧是论述题一定要有论点、论据和论证,论点不需要自己发挥,基本就是书上的要点;论据要用自己的材料;论证的过程就是体现个人思维和逻辑的地方,也是老师比较看重的。论证中如果能用原文的话语、学术权威的观点和一些有美感的句子会得高分。

论述题分值最大,每一个题目都是25分或者30分,是拿分的重点。回答论述题,需要有问题意识,从自己掌握的水平去佐证或者反驳一个观点,最重要的是用事实说话,所以基础知识、论证过程、论证的论据都十分重要,并要将三者平衡好。论述题与简答题最重要的区别就是:简答题直接,重基础,直接答题即可;论述题重观点和材料,有问题意识,需要用论证论据去证明这个观点的对错,答题时候,对于有的题目不求绝对正确,但求自圆其说,但对于大多数考生来说,更可取的是走稳妥路线,尽量采取主流观点。答题要点分明,论证有力,论据适当,有说服力,自圆其说,一般字数四五百字,甚至更多。

文学评论

4、 武大的文学评论写作,通常情况下考察的是对小小说的评论写作。这篇微型小说大多是一个意味深长有着意外结尾的小故事,要求用文学理论去阐述这个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写法、技巧等等。评论写作大致有两种路线可走:一曰文采型;二曰学术型。对于研究生考试来说,规范的形式当然应该是学术型的,毕竟当前的研究生教育是以培养学术人才为主的,因此建议考生在答题的时候一定要有自己的理论知识去统管全篇文章,而不是像我们高考作文那样去简单地处理一个材料作文。如果水平较低的同学,可以评论故事的人物、情节等较低层次的;如果理论水平较高文笔较好的同学可以在小说的写法、语言上下功夫。在写文学评论之时,一定要运用中外大师的观点去辅佐自己的观点,这样能显得你的理论水平较高,很有水平,因此熟背一些中外文论史上最经典的话语,以及一些经典作家的创作论在写作中是能起到很明显的提分作用的。如果有同学实在不知如何处理,那也只能按照一般的材料题处理了,类似于高考作文,尽可能地上升到理论或者历史,进行适当的引申论述,而不是简单的鉴赏文章。写作时候尽量入口较小,但开掘要深,切忌几个要点,没一点开掘。

于文学类的题目,如果答不出来怎么办呢?实在答不出,那也没办法,但对于一个题目来讲,千万不能将答题纸空着,空着就意味着0分,答题就有希望增分。如果实在答不出来,那也要说一些与考题相关的“废话”,如李白和李商隐的比较题答不出,那就慢慢扯两个人的特点吧;如果略萨的题目打不出来,那就扯扯拉美文学爆炸的特点吧,但如果都不知道他是谁也没办法了;如果陆机和柏拉图灵感论的比较只熟悉其中一个,那就多说下你所熟悉的吧。答题了分数总会有改观,比不答题要好很多。类似的技巧还有很多,作为中国好考生,这些方法的技巧相信每个人都学得不少,就自己琢磨下在万一情况下如何运用吧,尽量考虑得周全一点!(觉得好鄙视自己,一直都觉得考试是一个厚积薄发的顺其自然将所学所得倾泻出来的过程,而我在这里给大家讲如何在对考题没有掌控的情况下的一些小技巧,成了一个浮夸者和务虚者,鄙视自己,希望同学们都不要用这一招,个个都能考好,那样等于我没说这话了。    

 2014考研最后福利,2014年信息停止更新,祝福各位金榜题名!

 MAX于2013年11月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收藏 分享邀请 分享到人人 举报

评论 (0 个评论)

关于我们|商务合作|小黑屋|手机版|联系我们|服务条款|隐私保护|帮学堂| 网站地图|院校地图|漏洞提交|考研帮

GMT+8, 2024-5-4 16:33 , Processed in 0.067364 second(s), Total 7, Slave 7(Usage:3.25M, Links:[2]1,1_1)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17 考研 Inc.

返回顶部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