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奋听起来太闷了,太不潇洒了。回想漫长的岁月,最持之以恒做的一件事,就是浪费时光。饱食终日,随处挥霍那些闪闪发光的岁月。想来真可怕,回忆青春年华,都说不出自己曾经干了什么。
长大后突然才知道: 勤奋,是为了一种生命的重量。
我不想活得最好,但我想活得最多。
朱光潜有一篇文章的标题是“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文章中所举的例子,都是伟人丰功,比如孔子、耶稣、德摩斯梯尼。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很多时候,我们只知道风调雨顺能成全你,天时地利能成全你,就像我们知道,只有过得舒服的生活才是爱自己!可仔细想想,努力工作、挑战自己的疆域、在艰难感里淬练生命……这些,难道不也是因为爱自己?因为它们都可以让自己“活得更多”。艰难困苦也是爱自己,因为它使你的生命成为美玉,你也许本不知道,自己可以是美玉。
虽然浮士德曾经领悟到,上苍对有为者并不默然。不是为了上苍的肯定,为的是自己满足。舍不得睡觉的人可能是特别怕死的人,因为他张开的感官能给他带来太多乐趣。把自己看得重,把“生”看得重,才想充分地活,作更多事,才想活得更像一个“人”,才会说出“鸟兽不可与同群”这种话。
懒有两种,行动上的,以及思想上的。孔子总是说自己是个勤奋之人。孔子的勤奋不仅仅是在行动上,更是思想的。人在思考时总会遇到一些绝境,这个时候,选择折径而回固然是一个舒服的选择,但是这样一来你就失去了探索一个新境地的机会。一个勤奋的人,则习惯让思维往更深、更绝、更无人处走,走到更黑暗之处,然后才能走到更光明所在。所以千万不要以为,慵懒的人是舒服的。懒于开拓,并满足于窄小的疆域,这是舒服吗?这也许是暂时的舒服,但却是长久的无聊,因为一种消极的生命状态,就是把自己无情抛弃了,把自己与许多的美好自动隔绝了。
勤奋为了什么?不为什么,只为了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