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考研论坛 返回首页

从云端的个人空间 http://home.kaoyan.com/?4867469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征婚启事》:一个人与一部书的传奇

已有 803 次阅读2011-7-14 16:53 |个人分类:爱情|

《征婚启事》:一个人与一部书的传奇

2011年07月04日 04:34
来源:信息时报 作者:潘小娴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征婚启事》 陈玉慧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1年5月

作家陈玉慧。

《征婚启事》电影海报。

20年前,曾经有一位台湾女作家,以先锋戏剧的形式记录下自己的征婚历程,红极一时。这位作家便是陈玉慧。

当时,陈玉慧在台湾《联合报》等三家报纸上刊登了一则“征婚启事”,邂逅了一百零七名男士和一名女士,小说《征婚启事》一书则记录了作者与其中四十二名男子征婚的过程,宛如“无形剧场”。

二十年来,这本书始终是一部传奇,先后多次被改编成电影和话剧,轰动一时:改编话剧由台湾屏风表演班于1993年推出,创下该剧团观众人数最多的纪录,不但受邀赴纽约、洛杉矶等地演出,而且获得百万国外展演补助,至今仍在上演;改编电影《征婚启事》荣获1999年第44届亚太影展最佳影片和最佳编剧,导演冯小刚看过影片后表示要拍摄“男版”,同样由一则报纸上的“征婚启事”展开情节线索的贺岁电影《非诚勿扰》。

2011年5月,《征婚启事》这部小说在国内首次授权出版,也是这部小说二十年来国内唯一正版授权本。作为国内唯一正版授权引进的简体字本,“九久读书人”联合人民文学出版社隆重推出了《征婚启事》的二十年纪念版。

“我的征婚动机一如我的创作动机”

说起自己为什么会对征婚感兴趣,陈玉慧说,当时她很想结婚,所以在创作时有关婚姻的主题便会跳出来。她在《征婚启事》这部小说的出版后记这样写道:“很久以来,我一直对报纸上的启事栏感到兴趣,我花很多时间阅读这一类的启事,为了好玩、好奇的心理,带着那么一点自修的社会学眼光。我想,如果我刊登启事,也许有人跟我一样会阅读,他们将是什么人呢?他们在哪里?我的好奇及好玩的心将我推往下一步。我的征婚启事的刊登,提供了另外一种生活的可能,也让我认识了一些我平常永远不可能结识的人。他们跟我一样生活在这个城市里,也想结婚。我的征婚动机一如我的创作动机,它们是一体的两面。也许我是个渴望家庭婚姻的女人,虽然我的确知道,作为一名女性,实践自我远比婚姻生活重要,但我曾经那么想结婚。”

1989年11月,她在报纸上刊登出了征婚启事,引起了很大轰动,她至少接触了一百零七位男士后,随后与42个应征者见面,并把见面的经过写成了小说《征婚启事》,展现了在征婚的过程中,主人公遇到种种光怪陆离的人物,见过种种匪夷所思的故事,笔触所及,皆是光鲜背后的恐怖与落寞,正如《征婚启事》书封上所言:如果改编的电影或戏剧都成功地为观众带来了笑声,那么这部原型小说将使读者重新认识那群孤独、悲伤、诚实而又惆怅的都市灵魂以及追婚者的诡谲容颜。但是,小说作品完成后,她发现,其实当时来征婚的人并不是主流的人物,主流的人物比较不会来征婚。所以,陈玉慧通过“征婚启事”与上百名征婚者见面之后,并没有找到一个称心如意的伴侣,反而产生出更大的困惑,“我看到婚姻制度的矛盾,我还看到当年台湾社会里的伪善,以及许多边缘人物求生存的悲哀。”

虽然征婚在当时的台湾社会一直被视为“主流”之外的择偶方式,即便如是,征婚的人却都无法排除那些“主流”社会价值观,因此,征婚一直是非常尴尬的事。征婚的人其实都是边缘性的人物,当然,如果你不是主流,你便是边缘。“而我只是一介创作者,我很快变换位置加入这项社会活动,并从中去调理自己的感受。《征婚启事》一书得到极大的回响,改编的戏剧和电影也获得佳评,这显示的便是征婚经验其实能反映人性的经验,是大众能明白的一种人性经验。”

台湾第一场“无形剧场”

《征婚启事》这部小说本身就是一场无形剧场,演员的共同点便是寂寞单身。无形剧场(Invisible Theatre)是巴西“民众戏剧”创始人奥古斯都·波尔(Augusto Boal)揭橥的一种剧场形式。1974年,他发表了《被压迫者戏剧》。人们据此作出的解释是:“要把表演的权利留给民众,民众成为剧场的主角,成为改变历史与现状的人,而不是等待改变或纯欣赏的人。”这之中有一种实验性戏剧活动叫“无形戏剧”(Invisible Theatre)。所谓无形,表现戏剧的人不一定站在台上,参与戏剧的人也不一定坐在台下,戏剧文本也不一定非得先有剧本台词不可。甚至可以没有导演和灯光。可以在一个公共场所,演员像平常人一样处于公众之中,进行一些活动或对话,在无形中吸引旁观者的注意和参与。上世纪70年代,波尔在阿根廷作实验演出,给一些没有机会到剧院看戏的人一场震撼教育。”

对于“无形剧场”为什么会应用在“征婚启事”上面来,陈玉慧说,当年她在巴黎学习专业表演,无形剧场是她在巴黎学戏剧的年代相当着迷的一种戏剧呈现。后来,有一年回台北做编剧和导演的工作。她构思了几个结合行动艺术和身体艺术的文学创作方式,征婚只是其中一个计划,那时,她从国外第一次回到台北,感觉自己和台湾已有脱节,因此这种参与式的写作对她很有启发,她透过这样的形式去重新了解台湾社会。再者,那时的她也在找寻创作的新形式,这算是一种写作尝试。“当年,我正是与一百多位征婚者演出了一场无形剧,而演员的共通点便是寂寞单身。《征婚启事》是台湾第一场‘无形剧场’。”

但很可惜的是,她的无形剧场之书,本来应有五本。当年,她有五个与社会仪式或行为息息相关的创作概念,征婚只是第一个。陈玉慧说:“但在征婚之后,敏感和隐居的个性使我很快地从这个创作题材上撤退了下来。所以,《征婚启事》成为我的创作生涯中最独特的一本书,也成为我的遗忘书。”

台湾的“世界之窗”

陈玉慧被称作台湾的“世界之窗”,她精通英、法、德多种语言及多元背景,身兼作家、导演、编剧、新闻特派员,是德国《南德日报》及法国《法兰克福广讯报》撰稿人,连续三年获台湾《联合报》最高荣誉特别贡献奖,曾获台湾“金典奖”、香港“红楼梦文学奖评审团奖”,被德国著名作家Tilman Spengler誉为“德国文坛最值得期待的作家”。在2010年德国法兰克福书展上,她是获邀以德语在法兰克福书展致辞的华裔作家。也是德国全国联播网(ARD)著名电视读书节目Druckfrisch唯一以德语访问的华文作家。

多年来,她曾对话贝克特、杜拉斯、布列松等无数文化巨匠,探访戈尔巴乔夫、密特朗、默多克等众多国际领袖,形成了深刻、多元的文化视野独具一格。她的小说极具文体风格,有极具先锋创意的都市实验之作《征婚启事》,有书写海峡两岸宏阔历史的《海神家族》,也有深层自我精神分析的惊悚推理之作《书迷》。小说之外,她也极擅长散文创作,被艺术家林怀民誉为“华文界最动人的散文家”。散文作品《慕尼黑白》、《她不记得是否吻过尼采》及最新小说《书迷》等都将由“九久读书人”联合人民文学出版社陆续推出。

书八卦

杜家珍是一家大医院的眼科医师,她在报纸的分类广告中刊登了一则征婚启事。杜家珍其实是陷入了一段痛苦的畸恋中。她的男友是有妇之夫,已经失踪了一百多天。这些天来,她只要想到,就会打电话到他家,叫着他的名字,在答录机里留下她的心情。这些心情,很多是她日复一日面对众多征婚男子的喟叹,但更多的是对过往情伤的记忆。广告登出后,她一天平均要见三四个的应征者。这其实是一个令人疲累的过程。各种各样的人都会出现在杜家珍的面前……

这是由陈国富导演,刘若英、伍佰主演的电影《征婚启事》。此电影《征婚启事》正是由陈玉慧以自己的真实故事写成的同名小说《征婚启事》改编而成,并接连获得了很多大奖:1998年第一届台北电影节最佳女主角,1998年金马奖评审团特别奖,1999年第44届亚太影展最佳女主角、最佳编剧,1999年戛纳电影节一种注目单元。

本版撰文 信息时报记者 潘小娴

本版导读

周一 什么人看什么书

周二 观影记

周三 听游记

周四 艺文志

周五 劲舞台

智能抓取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收藏 分享邀请 分享到人人 举报

评论 (0 个评论)

关于我们|商务合作|小黑屋|手机版|联系我们|服务条款|隐私保护|帮学堂| 网站地图|院校地图|漏洞提交|考研帮

GMT+8, 2024-5-4 20:12 , Processed in 0.083629 second(s), Total 8, Slave 8(Usage:3M, Links:[2]1,1_1)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17 考研 Inc.

返回顶部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