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才知道第二次考研有一个简称叫“二战”。呵呵。好吧我接受,从今儿起我是二战成员。
第一年考中国海洋行政管理系-----
话说支教回来10月份才开始复习,专业课有四本书,有一本特厚,有一本涉及微观经济学,本人是学文出身从没学过微观经济学,但决心已定,于是奋不顾身开始看曼昆的微观经济学,我想多懂一点就多得一分啊,况且公共经济学只占专业课的一小部分分值而已。
从10月份开始到12月份,没有研友,一个人住在外面舍命的复习,就想考上海大,尽管很多人说海大行政管理很烂,可是本人到大四才醒悟考研的重要性没有早做准备,三个月想考好的专业谈何容易,那就考一个好考点的吧。最亲密的朋友在海大读行管研究生,以为凭借密友的独家指点定能如自己所愿,结果。。。。。。
结果没有奇迹,没有变成牛人,没有过海大的线。考专业课的时候,卷子发下来我就知道只会有两种结果,要么奇迹发生,要么餐具发生。因为专业课试题问**书讲了什么内容,30分的大题啊,可我没有看那本书,没在参考书目里,还有好些题和我注重的重点不一致,没什么好抱怨的,是我准备得太不足了,失败不可耻,放弃才是可耻的。
所以,所以再考一年吧。活着要对自己有个交代。
我是特别不会考试的人,从来蒙不对重点,用不上什么技巧,全靠厚积薄发,从来不是优等生,但是很喜欢读书,不是因为不想去谋生不想去工作才想考研,而是我爱读书,我想再多读点书,多积累点东西去当个好老师。(呵呵,本科是师范专业的。)
我一直觉得。。(以下瞎侃几句)国民学历的提高是一个国家进步的象征,试想下我们的爷爷奶奶辈都上过大学吗,而我们的爸爸妈妈有很多是大学生,到我们这一代就有很多是研究生,这不是一种历史的进步吗,或者说至少是一种潜在的趋势。学教育的都知道在芬兰,教授小学初中高中课程的都是社会中最前沿的精英,很多都是博士,至少是硕士。不是因为芬兰喜欢大材小用,而是那个国家国民学历都很高,芬兰要求从事教师行业的人都是精英人才,所以在芬兰最受认可的人才是教师,所以芬兰的整体教育全球第一,耶鲁哈佛是精英教育的第一,不代表整个国家。。。(扯远了)。。
回归正题,所以读研是必要的,失败了就再考一次吧。
话说马上毕业了,不想靠父母亲养着,经过几轮试讲,得到了一份新东方的工作,兼职,时间比较自由。一边挣点钱一边复习,心里也能舒坦些,图个安心,辛苦就辛苦点吧,年轻不怕辛苦。等毕业同学都走了,就剩下我一个人,和去年一样没有寻得研友,不是因为不合群而是认识的人少,也没有什么亲朋好友因为是在外地读书,离家很远,6月份毕业之后,将一个人在租来的小房子里复习6个月直到考完研,7月份开始白天复习晚上在新东方讲两个小时课。。一个人过6个月想必会有崩溃的时候吧,但我总能在崩溃中重生。。
昨天好朋友问我为什么二战不拼个好学校,我们班有考人大专业课第一的,有考北师大,武汉大学的,都考得很好。我知道好朋友的意思是应该考一流的学校,人生能有几回搏,但我觉得自己修行不够,考不上那样的学校。
我只有一个心愿,就是考一个海边的大学,带着一辈子在大山沟沟里生活的父母亲看看大海,他们不向往北京上海的繁华但一直想看看真实的大海。考海大也是因为这个。这个心愿,从未对人说起,但这是我全部的动力所在,这个心愿支持着高中时代数学倒数第一的我咬牙努力考上省外的大学,但本科大学不在海边,所以我考研的时候要考一个海边的大学,海大不行,因为要考经济学,那我就考燕大,我到过燕大,很朝气,离海很近。
以前有个同学在高中纪念册上写“上不了清华北大,一样可以爱读书,一样可以好好做人,一样可以孝敬父母。”我赞同这句话。
我梦想中的大学是像西南联大一样的大学,每次看西南联大的那段历史都能热泪盈眶,那段历史逝去了,但期盼有一天中国能再有一个那样的大学。
我敬佩的池田大作先生在日本创价大学的开学典礼上与学生有过这样一段对话,让我铭记终身,与你们分享:
池田:被称为巴西第一人的、著名的诗人罗拉比比拉批曾这样说过——
绝不要做怯懦者,即使你没有力量,拿出勇气也很好。如果想要度过不受困惑的人生,那么一定要有坚强的灵魂。同学们也这么想吗?关于灵魂。
学生们:是。
池田:要鼓起勇气。
学生们:是。
池田:向着正义之路前进。
学生们:是。
池田:要成为能让父母感到快乐的人,要成为能让自己都觉得满足的人。
池田:拜托大家了!
学生们:是。
池田:只有在人灵魂深处,才存在使人幸福和不幸的东西。一切皆在我们的灵魂深处。大家明白这个意思吗?
那个人穿着漂亮的衣服,那个人住着豪宅,比较这些没有意思。只有在我们生命和灵魂的里边,才存在真正的幸福。这里边包含着很深的哲学终极概念。
哲学在希腊语中叫philosophia。这个philo的意思是爱,sophia是智慧。也就是说爱智慧就是哲学的意义。不是浅薄的快乐,既不是贪欲也不是金钱,也不是浮躁的名声,也不是傲慢的权利。爱知识,追求真理,永远不断地学习,这就是哲学。这里要成为最自豪的哲学者们的聚集的场所,要成为探求和对话的广场。这才是大学。
请大家在胜利到来之前要一直坚持不懈地努力,请秉承坚强,进行战斗。
学生:是。
池田:拜托你们了。
学生:是。
池田:谁愿意和我做约定呢?
学生:我。
池田:要是撒谎可就是失败了。
只有在人灵魂深处,才存在使人幸福和不幸的东西------不知道奋斗在考研路上的人有多少是因为真正想读书,是因为觉得读书幸福才要继续考研的,那些已经读研究生的师兄师姐不知道有多少人是在夜以继日勤奋读书刻苦专研的,但我确定考上燕大,牵着爸妈的手在海滩上走一走就是我莫大的幸福,就是渺小的我能做的小小伟大的事情,上了研究生之后我要读一读以前没有想到但应该去读的书,然后回贫穷的家乡找一份老师的工作,在讲台上生动的,深刻的给学生讲课,而不会把他们都讲睡着。这个动机也许可笑也许弱智,但是它很真实,很强大。
那个因为高位截瘫而终身坐在轮椅上的史铁生,当他的《我与地坛》让他成名中国时,他没有觉得终于对命运报仇雪恨而大感快和,而是失声痛哭了---因为他多想把他的成就告诉母亲,让母亲骄傲,但是母亲已经不在人世了。
我们都真实的活着吧,真实使人强大,我们都努力完成自己内心所向吧,鲁迅先生说过“不是说,而是做。梦着将来,致力于达到这一种将来的现在。”
如果决定了就去做吧,不要等以后,因为我们不能预知明天,因为有很多人还没有来得及开始就被天亮前的地震埋在了废墟下,因为有很多人还没有来得及去奋斗去失败就老去了。。。。
所以才有一首很流行的诗---去生活吧,如同今日是世界末日一样。
去爱吧,就像从未受过伤害一样。
去工作吧,就像不需要金钱一样。
去歌唱吧,就像没有人聆听一样
2011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