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考研论坛 返回首页

刘玲君的个人空间 http://home.kaoyan.com/?4939249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科学怪人-----对生命的“弃”是一种恶源

已有 1200 次阅读2011-7-9 15:50

        
        “ And what of my soul? Do I have one? Or was that a part you left out?”--FRANKENSTEIN  

      它邪恶的害死了一个天真的小男孩,为达到目的嫁祸于一位善良少女使她被众人无情推向了死刑柱,它挖出了一个执着于爱情终获归宿的新娘的心脏-----新娘是“父亲”的挚爱,在他“父亲”的日记里形容它极度让人憎恶 ······

      这个丑恶的MONSTER是 一个执固执证明生命再生科学的科学家用很多尸体的最优秀的不同部分组装创造的。他全身都是粗大的缝合伤疤,没有构想中的那个本该有的英俊面貌 。科学家面临自己的失败“作品”选择了抛弃在他心目中的“素材”组合,然后这个懵懂的怪物却走出了实验室的,走向“赋予”他人格的社会。

      起初,他是个善良的“孩子”,他丑陋的外表下面有一颗亲社会的心灵,用他本是错误的“才能”(力大无比)帮助了陷入困境的农户收割被封冻地里的土豆使得她们家庭得以生存。孩子们以为那必定是美丽洁白的森林仙子赐予的慈爱。可笑的是,在人们以为美的心灵必定和健康的相貌相匹配的表征对比下,他却是穿着黑色脏大衣,住在猪圈里与猪一起共食的面目可憎的怪物。尽管如此,他还是渴望温情的。他偷偷的在猪圈里观摩人类的情感,学会的第一个词是“朋友”,助人为乐使他露出了人生中第一个微笑。他也懂得正义。独自在家的瞎子老人被地主欺负时,尽管明白他的露面只会造成人类对他的攻击他还是挺身而出救了老人,但却让农户家的小女孩惶恐而逃。第一次与人类交谈,瞎眼的老人尽管触摸到他的丑陋外表但还是表示可以接纳他愿意和他成为朋友。这一幕原本是一个美好的开始,可是当农户夫妻看到与自己瞎眼父亲一起这个面目狰狞的怪物时,就认定了他是魔鬼,慌张的带着老人搬离了小屋。这样的结果仿佛和他的生命一样有了讽刺的成份。原本生命本该是美好的,结果却是被抛弃的决绝。然而这种痛苦也许还不及当他看懂逃离实验室时无意带出的父亲制造他时写的日记那种歇斯底里绝望的一半吧!毕竟那是本该呵护他的“父亲”,却用如此刺痛的字眼,笔迹中透着不满与厌恶的痕迹:“这是个极度失败的作品,让人憎恶的怪物"。

      我之前从未探思过那些社会中障碍或者犯罪少年的邪恶出处。然而当那所谓的MONSTER弱懦踉跄的背影印刻在我的思维之中,我再也无法抹去这种质疑!当丑陋却有着最纯真心灵的monster无法光明正大的找到一个自己的栖息地,也许只有邪恶才能让他大摇大摆的生存下来。在邪恶的背后是否本身存在一个称之为“善”的影子躲在角落?而那个影子或许正是被人类或者那些所谓的“创造者”驱逐出境的!而我们却在对自己所滋生的罪恶嗤之以鼻。  

      我想罪恶是人类自己埋下的胚芽在社会的风化下恶化而成的毒瘤。这颗毒瘤本是可以不被恶化的,至少在通过我们自身的努力之下。孤儿呈现的犯罪率很高,那些被抛弃的孩子们正如科学怪人一样带着纯真的心灵来到这个世界,期待着自己的爱本能得到满足。然而,正是那些抛弃者没有责任感的逃避行为,撕烂了孩子第一张美好蓝图。可世界上没有一种罪行能逃脱“良心”的制裁不是么?当岁月流逝,我们会用倒叙的方式在记忆的荧屏上回播自己曾经暗藏起来的行径。正如心理大师埃里克森所说的人们在人生的末端渴望获得一种智慧的实现,即认可自己的一生。可是那些因为曾经有过这般间接扼杀行为的人即便中途有过怎样的荣耀,在最后一段人生阶梯上,还是会郁郁而终。

      如今的社会中,有些不负责任的父母抛弃了孩子---那些孩子或许不健全或许不在他们想的那般完美时刻中出现,有的父母面对孩子的不良气质时候抱着一种否定放弃的态度,他们只懂得质疑或镇压,殊不知那种不当的暴力方式快速被孩子们模仿着,酝酿着潜在的攻击性行为。他们可知既然做出创造生命的决定,就应该尊重生命的权利。因为生命既然诞生就拥有被关怀,被呵护,体会安全感,被耐心教育的权利。如果那位科学家没有如此否定这个“作品”,我想仇恨并不会那般失控的击败人强大的爱的本性。人一出生就带着双重人格来到世界,爱与恶是孪生体,经历爱的回顾,机体记忆的碎片定会拼凑出完好的爱的人格,将恶的人格关在深渊无处展露。他可以选择爱护他,改造他,即便在社会这个大世界中或许没有人接纳他,但至少他还能在生命的最初体会到亲人的温暖。当然为了体验人生中那最初的一丝美好情感或许要承受万般苦难,可总比还未开始就结束的强。或许有些父母并没有那般狠心的选择直接抛弃,存在的一种现象是精神上的放弃,即便面对的外表正常心理障碍的孩童也还是存在这样的情况。

      他愤怒的说:“您真不该把我造出来。可是把我逼成这个样子,难道人们,包括您就没有责任吗?为什么你们不能相信我、宽容我、接受我?”他说:“我的身体里有一种无法形容的强烈情感。如果你不能满足我的爱,那只能让我的恨尽情释放!”

      作为父母给予孩子尽可能的爱,这是一种义务也是一种需求。通常人最基本的情感得不到满足的时候,其它的情感也很难稳定的发展,这样必然会导致行为障碍。在面对有问题行为孩童的时候,希望父母尽可能做到包容和正面引导,正面强化他好的人格,耐性的引导与教育能让人生的意义发生转折!希望在面对生命这种赋予重大意义的事情上,人们能抱着责任与不放弃态度。而作为社会中的群体,面对缺失与不完美的人格,也请多一份宽容。或许如果那位瞎眼的老人能够留下,如果那户农民没有决绝的不留一丝余地的搬离,他们能有这样的机会发现一个丑恶的面目下面也能有纯真善良的灵魂,对于他们对于科学怪人又何尝不是一个转折呢?

       科学怪人回答他与科学家关系的时候说:“我没有名字,他创造了我,却连一个名字都没有给予我!”尽管科学家并没有养育他但在科学家死的时候,科学怪人流着泪并坚持给予了他生命结束应有的归宿,他用不顺畅的哀伤语气说:“是父亲创造了我,现在他已经离开了人世,我也要了却我的一生,我不愿再受悔恨与痛苦的折磨了。”

      纵身一跃,跳进冰海里,永远消失了。

 已同步至 刘玲君的微博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收藏 分享邀请 分享到人人 举报

全部作者的其他最新日志

评论 (0 个评论)

关于我们|商务合作|小黑屋|手机版|联系我们|服务条款|隐私保护|帮学堂| 网站地图|院校地图|漏洞提交|考研帮

GMT+8, 2024-6-4 00:39 , Processed in 0.063721 second(s), Total 7, Slave 7(Usage:3M, Links:[2]1,1_1)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17 考研 Inc.

返回顶部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