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广州回来,很多人劝我再考一年。可我已经累了,身心俱疲的那种。好吧!就让我在这样一个夜晚剖析一下这次与生俱来最痛苦的经历。我这一段的经历,可能你们已有所耳闻。现在,我不能给你们传授什么经验,只能谈谈教训了。
也许,生在河南你这辈子的才华是注定要打折的。高考那一关,就不知坑死了多少河南学生。公平永远是个相对的概念。我们能做的就是不断提高自己。我所说的提高不只是考试能力的提高。今年大概是我们学校法学院考得最差的一年了。个人认为这和教育部今年研究生复试政策有一定关系。但是,不可否认的我们本身也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我这两天了解了一下,今年我们法学院有两个考了四百多分的同学。一个是报考西南政法大学法理学专业的王苛军同学,初试成绩417分,在西政应该是比较靠前的分数。还有一个是报考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宪法与行政法学专业的杨致远同学,初试成绩405是本专业的第一名。但是复试成绩都不是很理想。这两位同学都认为是他们自身存在着问题。
有时候,我们可能把初试成绩看的太重了。其实很多学校把初试第一名刷掉是很正常的。我大哥是复旦大学化学系的博士。有一年他的导师收学生,第一名被刷了。我哥问,为什么第一名都不要。他导师说,除了课本,实验什么一点都不会,招来干什么?当菩萨贡着呀!所以复试一定要认真对待,万不可掉以轻心。
面试的时候一定要落落大方,不要太紧张,太害羞了。我就是在这方面太吃亏了。这个要从平时开始锻炼。记得大三的时候张汉昌院长带我们刑诉课,他就说过上课的时候有发言机会,一定要抓住,好好锻炼自己。因为以后我们无论做律师、检察官还是法官在大庭广众之下讲话的机会是很多的。然而那时一贯奉行低调主义的我,除非老师点名,我是绝对不会主动站起来回答问题的。任两个班的同学争得沸反盈天,任我的内心再不同意同学的观点。我始终坐在那里若无其事的玩自己的手机。那时的想法很单纯,少说话,少出错,少得罪人。现在想想真的是傻帽一个。不出错,就永远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就没有办法进步。研究生考试复试,心理素质占了很大一部分。所以有机会,一定要好好锻炼一下。
在复试阶段有必要看几本比较著名点的本专业的书。如果只看过课本的话,那是很件冒险的事。尤其是遇到学者型的老师的时候,他会很讨厌自己的学生这么功利。说到这个我运气实在是不好。中大刑法学复试的时候,这方面体现的还不很明显。后来去参加他们专硕复试,有个老师问我,请谈谈陈兴良教授的《刑法哲学》这本书,只谈缺点不谈优点。 我一下子就懵了。这本书我真的没有看过。以前听我们老师说过,要看导师最近几年的论文。没说过还要看其老师的专著。那段时间我是看了中大刑法学所有老师在我去复试之前所有能找到的论文。以及张明楷、陈兴良、王作富、赵秉志、马克昌、高铭暄、贺卫方等等我所能想到的刑法学家最近十年的论文。又找了几本张明楷的书。我大姐今年考得是中大历史系的博士。她说复试的时候老师会问你,都读过什么书。我实在没有想到老师会直接拿一本,当代中国刑法学界比较出名的刑法学家的著作让我来批判一下。而且只是个专硕复试。
还有就是动手能力。最近去法院实习,才真正感觉到自己的不足。一直感觉自己是很努力地在学习,每次考试成绩也不错。去了之后才发现自己跟白痴差不多。真正的实践跟课本上相差万里。随便一个一点点的小案子,其卷宗都要有两本刑法课本厚。刑诉课本上一笔带过的东西,可能会让好些人忙好些天。暑假的时候,尽量不要窝在家里,建议去法院或者律所实习一段时间。提高一下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没本事让别人知道你是千里马,就别埋怨别人不是伯乐了。如果你真的很优秀,错过你,会是他们的损失。我现正在一边实习,一边读一些刑法学的专著(虽然,很可能研究生阶段不会再读刑法了)。我要在遇到我的伯乐之前,成为一匹真正的千里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