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考研论坛 返回首页

半生负气的个人空间 http://home.kaoyan.com/?6827195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2013—新闻传播学专业-传播理论方向—笔试题目+面试经验

已有 648 次阅读2013-6-20 01:17 | 刘海龙, 传播学, 专业, 论文

一、笔试题目


传理方向的笔试,可以重点看麦奎尔和刘海龙的两本书,复习一下初试的书,再看一看论文就可以了。

 

简答40

1.请联系拉斯韦尔和赖特的社会功能理论,谈谈新媒体的社会功能。

2.加拿大学者英尼斯认为传播和媒介都是有偏向的,有时间和空间的不同类型。你觉得网络媒体有这样的偏向吗?

 



论述30

提供一句话,大意为——有学者认为受众这个词所指称的对象已经消失了,你对受众消亡论有什么看法?

 



分析30

(铺垫一段省略)新媒体对于大众传播理论的影响?

 

二、面试经验



       面试结果下午出来了,已被录取。初试经验就不谈了,往年的帖子足够受用,我的分数也不高,赘述无义。

       我是传理方向的,一家之言,只供借鉴。我先具体谈谈我的面试过程,再说下我的面试总结和面试的准备策略。

 

 

面试过程

 

       传理和广电是一起面的,由于人数较多,我被分在了晚上组。紧张实属正常,特别是前一位同学进去之后。不过真正进去后,也就什么都不管了。

       学姐送出前一位同学,然后叫我进去。我问了下她坐在哪里?,她指着一张椅子,我坐下,跟老师们打了一声招呼,开始自我介绍。

       面试的老师从左至右,依次为夏冠英、张卓(女)、冉华(女)、石义彬和王瀚东。纪莉老师还在英国交流,所以传理只有冉华和石义彬两位老师,其他三位为广电方向的老师。

       我的自我介绍分为三部分,基本信息、报考动机,然后谦虚地表达了下读博的意向。基本信息说完后,老师开始低头翻找我的资料。期间,石义彬老师不停的咳嗽,他咳一下,我停一下。在这样的交错之间,终于说完了自我介绍,花费大概一分多钟。这之后大概停顿了有半分钟,冉华老师和王瀚东老师同时发问。当然,女士优先嘛,冉华老师提第一个问题。

 

       1.你为什么觉得武大的传播学更适合你?

       我在自我介绍中大概讲了之前一战报考某校,并未考虑清楚某校是否真正适合我,到一战准备的后期,才发现武大更适合自己。所以冉华老师这个问题是针对我的自我介绍中的包袱提问的。

       我大概从武大传播学的学科建制和教师队伍的方面回答了一下,另外还讲了一下之前报考某校的幼稚原因。



       紧接着,王瀚东老师继续刚才的提问。

       2.你既然提到了对批判学派很感兴趣,请你谈谈你对批判学派的认识。

       这个问题还是就我自我介绍中的包袱来问的,我说到了选择武大的原因就是对传播理论、特别是批判学派很感兴趣,所以王瀚东老师可以说很配合。

       这个问题比较大,我先答了一下批判学派的基本情况,广义的、狭义的,然后具体阐述了霍克海默、哈贝马斯、鲍德里亚的一些理论,最后谈了一下自己对他们的看法(褒义)。



       接着,石义彬老师问第三个问题。(他一直在咳,一直到提问。)

       3.早期法兰克福学派的学者和文化研究学派,他们的理论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当然,不用说一个是德国的、一个是英国的,还有时间上也不是一个时代的这样的原因。

       问题很长,包含三个小问,难度颇大,既要谈基本情况还要谈原因。我当时对着桌子看了一眼,思考了大概五秒钟开始作答。

       我在联系一问上着重回答的是文化研究学派对于早期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的核心精神的继承。之后,石义彬老师迫不及待(我话音未落,他就追问)地说:嗯,这是联系,那区别呢?我的回答大概如下:早期法兰克福学派对大众文化和大众社会持强烈的批判态度,而文化研究学派、如霍尔的编码-解码理论则倾向于对于受众主体性的发掘,到现在新一代的文化研究学者、如费斯克则高度肯定受众的能动性,认为他们通过选择性接触、理解和记忆,以及在自己的多个主体身份之间进行转换,能够有效地躲避大众传媒的意识形态的控制。

       我答完这一小问后,石义彬老师帮我小结了一下。之后,我继续回答第三问——我觉得和早期法兰克福学派的学者所生活在的社会和历史背景有关,他们生存于二战时期,之所以对于大众文化持居高临下的批判的态度、一是与他们作为流亡美国的文化流亡者的身份有关;二是与他们自身的文化精英主义的立场有关。其实本应继续答一下文化研究学派为什么会有之后的转向、例如他们受到了葛兰西霸权理论的影响,但由于问题太长,我自己答忘记了,而且石老师自己好像也忘记追问了。第三问结束。



       4.接下来,石义彬老师说:

       好,换个问题。斯迈兹你知道吗?

       我答:知道,传播政治经济学派,加拿大学者。

       他问他提出了什么理论?

       受众商品论。

       他接着说:嗯,受众商品论,那你给我们介绍一下这个理论吧。

       我简单说了一下这个理论的概况,并且表示我没有看过斯迈兹的专著,对他的了解就仅此而已。接着,石义彬老师似乎要准备腹黑一下了,问我你是学经济的,那你能不能从经济的角度谈谈这个理论?,我马上说:不是!是在财经大学,学的新闻。其他几位老师也一起向石义彬老师提醒到(大概面了太多人,院长累了吧,没听清我之前的介绍)。王瀚东老师圆了一句现在财经类的大学也成了综合性的大学了。我在一旁狂点头……石老师点头说那你也就是只能从新闻学的角度来理解这个理论了。我说:是的!

 



       王瀚东老师继续提问(他不是广电的吗?怎么老问我?)。

       5.我们知道,哈贝马斯是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的第二代学者,他的理论和第一代的法兰克福学者的理论有什么区别?

       我大概从哈贝马斯突破了早期的学者们只重批判不重建设的缺陷的方面回答了下。

       他继续问,你之前提到你读过了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你怎么看待公共领域?

       我在回答第二个问题的时候有提到过自己拜读过哈的这本书,可是没想到居然是王瀚东老师来问我这个问题?后来才知道,他是中哲博士,有访问德国明斯特大学的经历,做过哈贝马斯的方面的研究。

       我大概是这样回答的——哈贝马斯所描述的资产阶级公共领域是一个特殊的历史形态,但是如果我们把它看作是一个理想类型的话,那么任何在平等、自由、理性、交流的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论坛和领域都可以看作是一个理想中的公共领域。这对我们现在是很有启迪的。



       大概停顿了十秒,冉华老师问各位老师都没有什么问题了吧?,其他几位都说没有,冉华老师就说那就这样吧。我说了句谢谢各位老师,他们点了下头,嗯了一声。我便站起身来出去了。面试过程大概十几分钟。

 

 

面试总结


    1.紧张是肯定的,但一定要有适度的控制,不要紧张过度。

    2.要有自信,武大的老师是不喜欢没自信的学生的。

    3.要保持微笑,无论老师是什么表情,你都要坚持这一点。

    4.211985、二战、本专业,其中任一点都会更占优势。老师并不太在意初试的分数,他们的判断就是基于他们面前的那个你。

    5.武大新传很公平,我的本科很普通,面试依然最高分。且传理面试的前三恰好分别来自一本、二本、三本。

 

 

面试准备策略


    面试的准备可以从两个方面分析,第一个是从自身的标签开始。       

 

    过去:学校,专业,成绩,经历,日语,一战,课外阅读,论文,报考动机。      

    未来:规划。      

    个人评价:优、缺点,仪态,逻辑表达。      

    专业课问题。      

    热点问题。      

    自我介绍:姓名,籍贯,毕业时间+学校,初试分数。              

 

    这是我当时的一个考虑,具体到你自己,可以有所增减。这里面的每一个标签,我都有设计过设问以及回答上的一个语言组织。我当时的自我介绍确实只准备说一句话,后来看到大家准备的都比较长,我稍微不淡定了那么一下,临时把报考动机加上了。后来老师的两类问题——报考武大的原因与批判学派类问题——都是就我在这里给的标签提问的。其实在这里不谈这些,也无关系,传理方向大概会在你的自我介绍之后问你对什么理论比较感兴趣,这也是比较好发挥的,重点是要掌握主动权,牵着老师跟你走。              

 

    专业课问题和热点问题要靠平日积累,没有什么技巧可说。另外,在自我介绍中最好不必说什么优、缺点,可以多谈学习、学术方面。即使后来问到关于优、缺点的问题,我也准备是从与学术相关的路数上回答。这其中,我着重准备的是课外阅读和研究生阶段规划两个问题,这两个问题被问的几率很大,而且也有很多东西可以说。下面给大家说说当时的考虑。             

 

    课外阅读方面:      

    1.麦奎尔的《大众传播理论》和《大众传播模式论》。      

    2.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      

    3.波普诺的《社会学》。      

    4.陈存仁的《银元时代生活史》。

        

    有专业专著,有跨学科阅读,还有闲书。这样的搭配既有深度也有广度,老师会对你有一个好印象。这些书是我初试之后开始看的,其实期间也看过其他的书,但讲得太多便没有重点。这五本书,我都有具体的准备,每一本书都可以让老师提问。这里要说一下,尽量不要说《娱乐至死》之类的书,这在新闻学专业是大一该读的书,老师不会太有兴趣。可惜,老师并未有机会问这一问题,我也只能在回答问题的时候顺带说一下读过哈的书,其他几本实在找不到插入点。

             

    研究生阶段的规划:      

    1.完成专业课程的学习;定期阅读专著、期刊;在研一阅读吉登斯的《社会学》、格里格的《心理学与生活》,和一些政治学书籍、如托克维尔的《旧制度与大革命》。      

    2.放弃日语;重拾英语;开始自学德语,到博士阶段可以阅读法兰克学派原著的水平。      

    3.发一两篇有质量的论文。       

 

    规划方面,谈的越具体越好,让老师看到你有进行过认真的规划。这个问题,老师也没有机会问,我也没有机会插入。

 

    第二个方面可以从老师的角度考虑,老师一般考虑这样几个问题。      

    本科学校;实践经历;专业素养;科研潜力;仪态、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我对自身标签的分拆,也从这个思路上进行了一些对照。

 

    就谈到这里。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收藏 分享邀请 分享到人人 举报

评论 (0 个评论)

关于我们|商务合作|小黑屋|手机版|联系我们|服务条款|隐私保护|帮学堂| 网站地图|院校地图|漏洞提交|考研帮

GMT+8, 2024-5-7 15:13 , Processed in 0.051290 second(s), Total 7, Slave 7(Usage:3.25M, Links:[2]1,1_1)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17 考研 Inc.

返回顶部
× 关闭